|
楊泰順 |
楊泰順:太陽花運動不是學運
而是一場群眾運動
從參與者的本質來看,我感覺這次運動不叫學運,而只是群眾運動,不能因為它裡面有學生就叫學生運動。學生運動有很嚴謹的定義,包括它的理想性、懷疑性。而在這次運動裡面,從它攻擊官署來看,我不覺得它有這個理想,各位的發言也都提到幕後一些政治勢力的運作,這些有目的的運作,其實就背離了學生運動那種理想性和懷疑性。
這個運動的一個特質,媒體也有很多分析,而不是我的發現,就是資訊傳播的利用,有一批人在幫他們做資訊的傳播,然後現在的手機、平板電腦照到照片,馬上就可以傳給國外。可以看到,他們的擴散,比如它跟西方媒體之間的聯繫,透過這些傳媒,包括臉書等,去聚集。這跟以前的學生運動很不一樣。這個情況在茉莉花革命也被觀察到,而在台灣的這場學運可能還更進一步。
人群的迅速聚集和消息的迅速傳播,是這次運動會成功的一個原因。可是是什麼樣的人會一天到晚在自媒體上面去傳東西呢?像我有兩個臉書的帳號,從來不去維護,現在已經被貫爆了,因為我實在沒有時間去看,因為還要打卡、上傳,這是要有特殊個性的人才會去做的。是什麼特殊個性呢?過去大家形容這些把大量時間花在電腦熒幕前面的人叫宅男,這批人其實就是宅男。這種宅男的個性,就跟群眾運動參與者的本質一樣。
50年代60年代曾經有一個美國學者寫了一本研究群眾運動的、很有名的教科書,中文譯名就叫《群眾運動》,裡面就分析說誰會去參加群眾運動:大概就是說在社會上感到非常孤獨的、必須藉由群眾運動來跟大家相互取暖的人:他們不問參加的活動是右派還是左派的觀點,只要能提供他們這樣的平台,讓他們感覺到歸屬感,他們就會去參加。因此,當有這麼樣的一個運動發生,他們就覺得到那邊去可以得到認同感。像這次運動,有一些中小學的學生,他們根本不懂甚麼叫服貿,但他們覺得不去沒面子,不會去想服貿不通過有甚麼傷害。這種通過網路發起的運動,參與的人不像野百合那樣比較充滿理想性,這一次很多都是為參加而參加,裡面有非常多錯誤的資訊在流通。
對於這樣的運動,剛才大家講到,其實馬英九在學生退出立法院之前不應該讓步;馬英九搞不清楚這個運動的本質,以為盡量去滿足學生提出的訴求就可以解決問題,結果人家根本不理他;他們在裡面玩得很愉快,對於你的理性呼籲,他們完全沒有知覺。
在這個網路快速傳播時代,我們政府體系對問題的處理,趕不上網路傳輸的速度。以陳為廷為例,身上背了四個案子,如果有個簡易庭快速處理,讓他了解運動的代價,情况便可能不太一樣。違反集遊多屬現行犯,且刑罰也不會太重,政府實在該早些判決,以避免四個案子背在身上,反而更威風成了領袖。如果政府能早作處理,讓學生更早作些反思,今天的行動可能就會降低。這是台灣本身體制上面的問題。
正如剛才先進所說,這次運動跟野百合學運不一樣,野百合學運有李登輝的動作在裡面,是李登輝在後面主導,因此運動中自然有中間人在其間穿梭;而這一次的運動,我們沒有看到有夠份量的人在裡面傳話、和緩,根本不像野百合那樣中間有疏通的管道。
另外一個不一樣,剛才大家也講到,我不知道中間有沒有門戶大開、裡應外合的狀况,我不敢講,我沒有這種資訊,可是時間上確實非常巧合。如果我是王金平,也會好好利用這個運動。3月18日學生占領立法院,20日他的案子宣判,在王金平不知道法院判決結果的情況下,他當然希望有這樣一個活動,使得將來法院判決對他不利的時候,有些運作的籌碼;由於判決對王金平是有利的,所以馬英九找他去開會,他不去了。我認為,以王金平這種老政客的做法,他真的不在乎學生在那裡鬧,因為他可以運作為進退的籌碼。
對於之前的審查是不是黑箱作業,這也是我們政府需要改進的。從威權時代到現在,在我們政治學裡面的定義,我們政府以前被歸類為國家統合主義,就是國家有甚麼重大政策,常常只找幾個工商業界的大老諮商就出台了,並不理會其他民眾的意見。後來比較民主化、各種民間協會也更活躍,使台灣被定義為半統合主義,就是國家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一定會去諮商部分重要協會,如工商協進會等,可是對一般老百姓,還是過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態度。在網路快速傳播、很多疑慮很容易被放大的情况下,爭議便容易發生。偏偏在我們的憲法規定上面,並沒有給予國會參與談判的機會。像美國就有規定國會在商貿談判上必須要被諮商,使得國會有參與政府談判的依據,可是我們並沒有,所以使得政府習慣這樣一種作業方式。
由於政府在談判前,一定會跟工商業者作一些討論,指責這是黑箱可能有些言過其實。像以前在討論兩岸著作權保護的時候,我也曾被諮商過。政府還是有作諮商的過程,只是在社會的宣導上面是不是到位,我們習慣於過去的決策模式,加上今天我們政府參與談判的人,大部分都是公務員,不是真正與地方比較有互動的政治人物,所以對民意的反應比較遲鈍。這是我個人的淺見。
張亞中:可否請教一個問題,就是學運初期好像是比較單純的反對黑箱服貿,但是從立法院的重要大門及廣場都完全被台獨團體盤據以及,從後勤的角度來看,如果說這場運動沒有任何政黨或某些政治力量背後財力與力量的支持,基於我個人也從事過社會運動的了解,我是不太相信的。大家能否從財力或背後力量的角度來看這個運動的本質?
林富男:就我理解,學生攻進立法院之後,台聯跟民進黨的民意代表部分,在縣市議員這個層級,於3月21日當天每個人都動員兩部遊覽車到立法院外圍支持學運一天活動,便草草結束。就我知道,連屏東縣的偏鄉鎮也雇車動員北上,確實有一個人動員兩部車子去支援的事實,但這只是動員參與支持活動。有人說企圖強說,這次學運幕後有金主,政治人物背後操控,我則不以為然。我希望不要妄加斷然,而造成台灣的撕裂,進而讓大陸對台灣政局的誤判。當然,民進黨更應該深刻反省,對政黨的角色與動能必須要重新思考與定位,民進黨也應該開啟和社會對話與公民同行,更甚者,要走謝長廷的兩岸路線“兩岸應平衡交流”,共產黨不能只知和國民黨對話,更需迫切的與民進黨深化交流。
林深靖:立法院外圍的中山南路、濟南路一帶,基本上由綠營的系統在把持,當然背後有民進黨支持的力量。今年底的七合一選舉,民進黨內的初選相當激烈,他們要盡量利用機會爭取各種能見度;青島東路的立法院側門一帶,比較純粹是學生……維持糾察、管理秩序、物資的,是1985系統。1985系統在洪仲丘事件時已經操練過,而且洪仲丘事件時整個物資的募集,就已展現他們的能量的。這次的物資真的豐富到擔心發不出去。物資供應,難免有綠營的系統協助,但是1985所謂新型態的公民運動通過網路募集的資源,是這次運動比較特殊的部分。
林忠山:我想提的一點是,民進黨有沒有需要在這時候發動這場運動?在馬英九那麼弱勢的情況下,年底的七合一選舉,民進黨明明不需要做什麼事情都會贏。民進黨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啟動?而且本次學運並無很強的正當性,如果沒有很強的正當性,它為什麼急著去做呢?而且在做的過程中,如果是以前,還真的不敢明目張膽地喊台獨,這次52個系所……反而藍營部分,除了少數人以外,大部分都是消音的。
我要強調的是,不能把這次運動視為單純的學生運動,或者只是對服貿不滿意,如果這樣看就太簡單了;也不能把它看為一般的群眾運動,也不可視為是無聊的,或自滿、無知的造反行為。當然網路的推波助瀾是一個很大的關鍵,我們看到學生有浮動的心態也沒錯,但為什麼要在330星期天來搞這麼大的活動?一般來講辦這麼大的造勢,動員花費非常大,都會選在周六舉行,這樣可以延燒到周日,有必要的話可以繼續延續下去,以壯大聲勢,但為什麼沒這樣做,反而是一、二個小時內就完全依法守諾、乾淨整潔的結束,這與攻佔立法院與行政院的行為,判若兩類,不也是在補強其正當性及純潔性嗎?這種背後的謀劃策略者用心功力之深,誠不可小覷。
李慶元:非常認同說這次運動不是單純的學運,而是學運社運混搭的運動。至於這樣一個學運社運混搭的運動,資源從哪裡來,我覺得可以從這樣的邏輯來思考:這樣的運動對誰最有利?很清楚的:對民進黨年底的七合一選舉最有利,對2016它的總統大選最有利,甚至對王金平最有利,對小英最有利,包括涉及到的民進黨若干個政治人物,對他們都有利。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就可以看出,整個超大的集會遊行,黑衫軍的集會遊行,資源不外乎來自於以上幾個系統給予人力和物力的支援,這是非常明確的。
只要活動能夠持續,能夠凝聚人氣,取得認同,資源自然是源源不絕。但黑衫軍這樣的群眾運動,如果需要在美國刊登廣告,它需要的除了物資,還需要現金;平時在拋磚引玉之下,物資源源不絕,但現金就未必源源不絕。所以現金的部分,比較屬於大額的現金,一定要有來源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講,這個來源基本上都來自於民進黨系統,包括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尤其需要七合一選舉或2016大選的政治人物,他們可以提供金援。當然這些現金不可能由小英給,但由小英或小英基金會去募就可以了。只要她開口,錢是源源不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