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兩岸政治分歧之解在於兩岸合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7:17:59  


 

  如果按照兩岸對立方式,則大陸堅守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在國際上努力壓縮台灣國際空間,並在確信無法和平統一時尋求武力解決。在台灣方面,則堅守“中華民國”在台灣,或兩岸“一邊一國”,尋求完全獨立於大陸的國際空間,並深化台美同盟,長期與大陸對峙,尋求最終實現“獨台”甚至“台獨”。

  顯然,兩岸對立方式必然導致兩岸長期敵對甚至兩岸戰爭,不僅不符合兩岸人民根本利益,還可能引發超越“統”“獨”的更長遠問題,顯然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上策。兩岸越是分離對立,被外部力量直接間接敲詐的可能性就越大,兩岸為此支付的成本也越高。

  兩岸合作是解決兩岸分歧的唯一理性道路。兩岸合作越密切,就越有可能在經濟、安全、國際政治等領域促進彼此利益。兩岸對此也有清醒認識。大陸當前努力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項方針,尋求國家和平統一,對兩岸關係和台灣國際空間也有務實的新表述、新政策。台灣則奉行“和中”政策,保留“憲法一中”架構,沒有在“法理台獨”上出現新的大動作,並維持與大陸的經濟合作和社會交往政策。兩岸已經簽署十九項協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如果兩岸能夠擺脫意識形態羈絆和教條主義思維,尋求互利合作,則兩岸也不無可能通過政治談判取得階段性成果。

  為此,筆者建議兩岸本著以合作求共贏的態度,同時採取兼顧名實、統籌考慮、分別輕重、討價還價的辦法,以最大的耐心和合作精神尋求政治關係進展。

  首先是兼顧名實。在當前的兩岸關係政治話語中,所謂“國”、“府”、“區”、“聯邦”、“統一”等各種政治定位均為“名”,而台灣實際擁有的國際空間和對外安全合作關係,則是攸關國家主權的“實”。假如台灣可以獨立擁有完全的國際空間和自由進行涉外安全合作,則既便台灣同意取消“中華民國”,同意兩岸法理“統一”,並奉大陸為“中央”,自己為“特區”,也會因為這樣的統一有“名”無“實”而導致國家分裂和台灣獨立。反之,假如台灣與大陸共享國際空間並開展安全合作,甚至同意兩岸共組國防武裝,則既便大陸在名份上作出讓步對國家主權統一也妨礙不大。現實世界裡的“國”、“府”、“區”等概念的涵義在法律和政治上均具有一定的豐富性和靈活性,其涵義更多地取決於其“實”而不是“名”。台灣目前在兩岸分離的“實”際的部分占據極大優勢,即便未來兩岸和平統一,依大陸已有承諾,兩岸分治之“實”也未必發生根本性改變。因此,在台灣準備好在“實”的部分開展兩岸合作之前,大陸在名的方面大概也難以妥協。
為此,考慮兩岸政治關係有必要統籌兼顧兩岸關係中的“名”與“實”。對大陸來說,台灣當局的政治定位,有必要放進台灣國際空間和涉外安全關係這兩項議題統籌考慮。由於大陸對台灣內政沒有行使實際管轄,大陸當前僅僅通過限制外國與台灣的政治交往和安全合作(美國由於霸權形成部分例外)來維護一個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未來兩岸和平統一的實際內容大約也只剩下兩岸在國家外交和防務上的合作,對台灣內政並無涉及。因此,能夠抓在大陸手裡的只有這兩項“實”際領域,讓步空間很小,不能像經濟合作領域那樣隨意“讓利”。為此,必須採取討價還價的辦法,在“名”的損失通過“實”的合作加以補償,或者相反。由於談判籌碼較少,是否可以憑借經濟“讓利”來促進兩岸政治關係進展也值得大陸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