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在一個中國框架下解決兩岸政治關係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4:35:59  


 
  二、一中框架是同一個民族的框架

  既然“國”字所帶來的衝擊有著難以承受之重,而它並非根本所在,那就應該繞開它,採取更容易把雙方聚在一起的大方向。這個大方向就是中華民族,以“族”代“國”,“中”乃中華,即中華民族,她是世上唯一的,故稱“一中”。這樣,兩岸來往就可以放下“國”字的心理負擔,彼此以同胞兄弟相待,相互交流合作,謀求共同發展。在處理高端政治事務時,淡化“國”字的涵義,更多地以家對家的方式處理,就可以減少困擾甚至衝突。對外則可通過默契變通處理,化解難題。
   
  “一中”內涵的核心由“國”轉到“族”,無論在兩岸之間還是在台灣內部,都可能產生正面作用和有益效果。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從來沒有民族之爭,所爭的是政權,即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及制度。國民黨與民進黨沒有制度之爭,是否有民族之爭呢?其實也沒有。至少因為“台獨”做不到,國民黨用不著與民進黨的激進分離派鬥。民進黨雖有分離主義勢力,一直力主獨立建國,但從根本上看,他們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不是什麼外族、異族,所以是成不了事的,即使冒用台灣人的名義搞分裂,也不會被承認。民進黨總是聲稱,它與共產黨無冤無仇,似乎可以交往。就政治制度方面來說,民進黨與共產黨確實從無瓜葛,但從兩岸關係來說,就不一樣了,雙方立場是截然相反的,這就不止是瓜葛了。只要民進黨人還是中國人,還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兩黨就無法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如果站在民族的高度上,超越“國”字的局限,兩黨之間還是有共同點的,因而是有討論空間的。
  
  深入探討、挖掘兩岸同屬一中的內涵,可以使兩岸有識之士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之內,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只要兩岸雙方本著力爭最終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精神,是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的。當然,在一定歷史階段和歷史條件下,兩岸雙方都有不能不顧及的重要利益,有的東西甚至是來之不易的。但是,如果不能超越階段性利益,為終極利益(也是共同利益)而努力並做出妥協,是很難達到宏偉的民族復興目標的。為此,筆者提議,兩岸雙方循一條超越“國家”障礙的民族路徑,建立整體解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根本問題的架構。其中,第一要樹立和平第一,發展第二的理念。要確立兩岸之間和平是絕對的,制度是相對的觀念,因為和平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但制度可以有兩個不同的。第二要樹立相對民主的理念,它也是包容性民主的理念,不要讓民主觀念成為認為的障礙,而要讓不同的民主形式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並通過調整和借鑒逐漸走向完善。在這樣的超越制度障礙的架構之下,兩岸建立一種高度互信、低度設防、虛化對峙的准和平機制,是可行的和有建設性的。
如果兩岸雙方都有這個高度,就不難超越兩個政治實體所設置的障礙,真正開啟兩岸政治對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直至共同完成民族復興的偉大工程。其實,兩個制度不同的政治實體互動問題,與一中問題緊密聯繫,但又有區別,這是政治層面的問題,並非法理層面的問題。在明確了雙方法理關係後,政治關係的實質是大陸如何對待台灣體制,台灣如何對待大陸體制。這從大陸方面看,也是兩制問題。兩岸一直在現有制度下進行交流合作,不是不能,也不是無所不能,但有智慧、有包容、有發展觀就一定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