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在一個中國框架下解決兩岸政治關係問題》 作者:王海良,上海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中心秘書長
今年以來在兩岸間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導致人們有了一個新認知,這就是一個中國框架或一個中國架構已成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這是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進展,因為雙方均接受“一中框架”或“一中架構”,標誌著兩岸政治關係有了一個新基礎。有人甚至認為,“一中框架”或“一中架構”實際上取代了“九二共識”,將起到定向兩岸關係發展的作用。筆者基本上贊成這一判斷,認為需要深入探討“一中框架”或“一中架構”的內涵及作用,為下一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營造更好氛圍、創造更好條件、謀求更佳契機。本文擬探討在“一中框架”下解決兩岸政治關係問題的思路。
一、一中框架是兩岸關係最大公約數
對國家統一前一個中國框架內涵的認知,提供了擴大一中外延、豐富一中內涵和探求一中最大公約數的可能性,從而為尋求解決兩岸政治關係途徑奠定了基礎。不管是一中框架,還是一中架構,都是指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的大前提下思考、探討、商議兩岸關係、民族認同、民族前途,是更加客觀的路徑、更大的框架和更具彈性的空間。雙方如能真誠開啟這一路徑上的探索進程並協力持續下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一定能別開生面,豁然開朗。
然而,據筆者觀察,即使是提出“一中架構”的國民黨,也因堅持“一中是中華民國”而陷“一中架構”於尷尬境地,因為那等於回到了“一中各表”。當然,“一中架構”可以各表,畢竟表的是一中,九二共識核心依舊存在。但如果繼續停留在各表一中上,就失去了積極意義,不如共表一中的“一中架構”。所以,筆者建議,從兩岸關係最大公約數看問題,雙方應該放棄唯我獨尊的心態和立場,都向同一個中國靠攏,這同一個中國就是“本體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