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監管部門被批為求多次罰款放任食品企業違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9 09:31:25  


“就是因為食品安全監管制度有硬傷,所以才導致七八頂‘大蓋帽’也管不了問題食品的現狀。”一名全國政協委員一針見血地指出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根本原因。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食品安全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惡性事件卻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屏障為何屢屢被突破?監管到底缺失在哪兒?把好“入口”安全關該有哪些突破?>>多部門查處致職責不明

  監管“馬後炮”:曝出來就查,曝不出來就算

  新華網文章稱,來自權威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有關部門共檢查各類食用農產品、食品及相關產品生產經營單位3552萬戶次,查處各環節違法違規行為13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締和停產違規企業單位10萬餘家。食品安全的整頓力度不可謂不大,但為何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頻現?

  隨著上海盛祿食品公司非法使用色素生產“染色”饅頭的曝光,相關部門迅速進行了查處。然而,疑問卻並未隨著調查結果公布而消除。一個饅頭從生產到銷售再到最終上到百姓餐桌,需要過企業內控、質監、工商等諸多關口,但遺憾的是,除了經營者“黑心”外,安全監管防線“集體失守”。

  從近期曝光的“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瘦肉精”豬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頭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其中暴露出的“馬後炮”監管,並不少見。

  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從當年3月起三鹿集團、有關部門就陸續接到消費者反映,在前期長達四五個月時間內,各級檢測機構先後多次對三鹿奶粉進行檢驗,“均未發現問題”。直到9月被媒體曝光後,地方政府和企業才開始“徹查”。

  2010年底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中,當地的假葡萄酒業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條龍”,甚至帶火了當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劑及製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標簽廠家,而當地的監管部門竟“渾然不覺”。直到被曝光,才開始“迅即”介入……

  在疑雲未散的“瘦肉精”事件中,有關部門排查後對外界稱,確認的“瘦肉精”陽性生豬主要集中在河南濟源周邊四縣市。而“巧合”的是,媒體所曝光的,也是這四縣市。“搞調查的媒體掌握得這麼准?沒被曝光的就全都讓人放心嗎?”採訪中,一些百姓仍心存疑慮。

  從現實來看,目前我國共有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和小作坊40多萬個,人手相對較少,快速和常規檢測能力不夠完善。“監管難度大,但這並不能成為監管缺位的‘擋箭牌’!”山東大學社會問題研究專家馬廣海教授認為,作為百姓食品安全“把關人”,少數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得過且過,曝出來就查,曝不出來就算,這樣食品安全事件焉能不發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