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中國女排,在四面透風的竹棚裡冬訓、一雙球鞋直到穿透了鞋底才舍得扔掉、每周6天半的訓練結束後隊員仍要求加練……當時的中國,努力加班加點爭創先進的工人、承包田地後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的農民、在業餘時間如饑如渴加緊學習知識的青年……中國女排在比賽中展現出來的頑強、拼搏,與改革開放初期全國人民在努力建設國家、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火熱氛圍高度契合。在中國女排身上,人們受到個人努力與國家成就融為一體的感召,看到振興中華、從我做起的榜樣。
此時,輝煌剛剛開始。自1981年起,中國女排連續5年稱霸世界排壇,世界杯、世錦賽、奧運會等大賽冠軍悉數收於囊中,鑄就了中國三大球項目史無前例的“五連冠”。這一時期,中國的改革開放也逐漸顯現效益,國家建設發生巨大變化,百姓生活躍上新的台階。中國女排站上世界巔峰,女排精神進一步深入人心,從某種層面上又與全國人民在轟轟烈烈的國家建設熱潮中的自豪感、成就感、榮譽感連接在一起,國際排聯榮譽主席魏紀中曾回憶:“在那個年代,再沒有比女排酣暢淋漓的扣球更能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的事了。”
1986年世錦賽奪冠後,隨著郎平、梁艶等隊員陸續退役,中國女排的國際大賽成績開始滑落,陷入長達17年的“冠軍荒”。其間,也有球迷對女排跌入低穀怨言相向,姑娘們一度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但長達17年的煎熬,也在女排精神中注入了新的內涵:忍辱負重和永不放棄。即便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獲得第七名和1994年世錦賽獲得第八名的情況下,中國女排也從未放棄繼續追求冠軍的夢想。
1995年,郎平“舍家棄子”毅然接受國家召喚,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的回歸,令人振奮,更給出女排精神的另一種詮釋:忠誠、責任。此後,中國女排成績逐步回升,哪怕最終結果并不算完美(郎平第一次執教,中國女排的最好成績是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1998年世錦賽亞軍),但郎平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
苛責漸少,希望漸增。努力和堅持終於換來中國女排第二次綻放。
2003年中國女排重奪世界冠軍,2004年,時隔20年再次站上奧運會最高領獎台,舉國歡騰。雖然,上世紀80年代全民打排球的盛況漸遠,但中國人對女排的真情從未別戀。這是陳忠和掛帥,以馮坤、周蘇紅、趙蕊蕊、楊昊等為代表的“黃金一代”中國女排,她們與老女排遠隔20年,但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卻一脈相承。當中國女排再次站在聚光燈下,人們發現,當我們疾速奔跑在新時代,有時已經忘記為何出發的時候,原來還有一支隊、一些人、一種精神,仍然飽有20年前的溫度和力量,從未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