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駝鈴帆影絲綢路——古絲路上的體育交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3 14:56:19


 
  從陸上轉向海上,“南澳1號”這艘於明代揚帆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古商船,除了滿載的瓷器,考古人員同樣在其已沉入水底的殘骸中發現了琉璃材質的圍棋黑白子。如今在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盛行的舞獅、龍燈、踩青、登高以及各種武術技擊活動,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開來的。特別是客家人帶去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武術“鶴拳”,迄今仍保留“宿鶴”“鳴鶴”等傳統技法。

  “這些體育文化多是移民文化,體現了以客家人為代表的中國先民們在向海外遷徙過程中與當地文化的融合碰撞,同時也顯示了中華文化頑強的生命力,這些民俗體育對促進海外華人之間的友情和親情、對推動各方面合作都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實現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建設的有效途徑。”王增明說。

  繼往開來的交融

  一帶一路上的體育是我國乃至世界體育發展中不可多得的寶貴文化資源。在最新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中深化人文社會及其他領域交流合作一節中提到,“體育合作也在蓬勃發展”。王增明認為,體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文化在體育活動實踐中相互模仿,在對外意義上有利於認同感和親密度的提升,這在如今各國間交流中扮演的角色還會越來越重。

  伏海翔以雜技為例,提到這項從羅馬帝國通過絲綢之流傳至中原的文化藝術或曰體育運動,在經過與中國文化的融合後,形成了迥異於西方的運動項目。

  “我館藏品‘叠置伎俑’的大力士頭上頂有兩組童子,每組三人。上部一組童子中,一童子雙腿直立於下面二童子肩上,身穿開襠褲,做撒尿狀。童子均作各種不同的動作。此件三彩童子叠羅漢雜技俑表現生動異常,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是目前僅見的雜技題材唐三彩作品。”他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