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駝鈴帆影絲綢路——古絲路上的體育交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3 14:56:19


 
  相比蹴鞠的單向傳播,摔跤則是通過漢文化與西域文化交融而形成的。在湖北江陵鳳凰山秦墓出土的《相撲圖》中,描繪了二人赤裸上身對搏、一人旁觀的摔跤場景。漢武帝時曾有一位少數民族大臣用摔跤術擒獲過叛臣,因此獲恩准在長安傳授摔跤,促進了中原地區摔跤的革新,後來發展到與西域各民族展開多種類型的摔跤比賽切磋,促進各方間交流。

  作為國內體育專業類博物館中難得的一級文物,陝西體育博物館珍藏的青瓷相撲俑是該館鎮館之寶。從動作上來看,兩人分次上下,弓步俯身,一人在上左手抱腰、正在發力;一人在下雙目圓睜、竭力奮爭。

  “這尊相撲俑為我們再現了一千多年前角抵運動的激烈場景,為我們了解絲路上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證據。”陝西體育博物館館長買朝輝告訴記者。

  相互影響的加深

  漢代開啓的絲綢之路,在歷經數百年後到經濟文化更加強大的隋唐時期,顯露出更強的活力,中國與絲路沿綫各政權的體育文化交流內容更加豐富,程度更加深刻。唐代出土文物中,出現過打扮似東羅馬帝國人物的拳擊俑和摔跤俑,此外盛行於唐初的“木射”也是通過絲路傳入歐洲,運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國“九柱球”——即保齡球運動雛形——的產生和發展。

  不過,說起盛唐時絲綢之路上的體育,馬球當屬集大成者,這項在唐代特別是宮廷中廣受追捧的運動恰恰是外來運動。雖然馬球的起源地尚未有定論,但至唐太宗時己有馬球并且頗受歡迎了。《封氏見聞記》記載,當時長安城裡有胡人打馬球了,甚至宮中都有專門為宮廷表演馬球的“球工”,相當於皇家馬球隊的成員。

  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唐代《馬球圖》,描繪的正是身著窄袍長袖服飾的球員手拿偃月球杖驅馬搶球的景象。“畫作中一馬當先者作反身擊球狀,其餘則縱馬追擊。”王增明說,“畫作中人物雖然不多卻競爭相當激烈,騎手穿兩種不同顔色的服飾,有雙手握杆正在擊球的,有手握繮繩直奔馬球的,還有馳騁騰空的,也有矚目等候的,可謂將動與靜和諧地搭配在了一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