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足球人才供給鏈斷裂 三座大山壓垮足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8 14:48:19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民辦足校曾肩負起中國足球希望工程的重任,它曾是“足球從娃娃抓起”的搖籃。從興起到繁華,從衰落到消失,僅僅是十多年的光景——脫胎于市場又被市場無情地拋弃。這是兩位中國足球老人的故事,無助的堅守映襯的是中國足球的悲愴。

  高額學費 成材率低 就業困難 

  三座大山壓垮足校 

  2002年,在遼寧省足協注册的足球學校有 21家,爲歷史最多,學員1290人;加上在瀋陽市足協、大連市足協注册的足球學校,當時遼寧省內竟有 70餘家足球俱樂部,學員超5000人;其他業餘俱樂部數以百計,難以統計!

  2011年,在遼寧省足協注册的足球學校已然歸 “0”!在瀋陽市、大連市足協注册的足球學校,情况同省足協如出一轍,所剩寥寥幾家也不過名存實亡罷了!短短幾年,往昔如火如荼的足球學校,在遼寧省內竟已全盤退出了歷史舞臺!

  “足球學校全‘死’掉了,在時下這種足球大環境下,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必然! ”省足球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隋岩直言不諱:“足校的弊端實實在在,成材率極低,而且在忽視文化課、德育教育的情况下,球員素質很差;費用高,這讓許多家庭望而却步;就業困難,大大加重了家庭、社會的負擔……”

  足校積重難返,其衰落在客觀上有其合理性、必然性,但一度鼎盛、繁華的省內足校在短短幾年內全部“死”掉,還是讓隋岩唏噓不已,“坦率地說,這也不正常,社會各界,尤其是從業者、管理者需要認真反思,要問一句 ‘爲什麽’,要細想一下如何回答‘爲什麽’……” 

  在足校衰落的同時,自1994年中國足球步入職業化以來,在足球學校大潮的衝擊下,中國足球計劃經濟時代的區市省三級體校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模式,也已奄奄一息。 “從全省範圍來看,各區縣的基層體校,除了瀋陽和平區等個別體校外,已經很少有足球隊了;在市級體校層面,不算瀋陽、大連兩市,也只有撫順、鞍山、營口、本溪等市體校有足球隊,情况很不樂觀。 ”隋岩介紹說。

  據瞭解,之前省體校下屬的兩支足球隊已經劃撥到省足管中心旗下。 “一支男隊,主要以1993至 1994年齡段爲主,還有幾名1995至1996年齡段的隊員;一支女隊,爲1995年齡段。兩支隊伍各有20多人。 ”如隋岩介紹,上述這些隊伍,再加上遼寧宏運、大連實德、瀋陽東進等幾支職業俱樂部的梯隊,這幾乎就是遼寧足球後備力量的全部家底了!

  足校黃了,各級體校足球隊在夾縫中生存困難。接下來,中國足球青少年到底該如何培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