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足球人才供給鏈斷裂 三座大山壓垮足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8 14:48:19  


 
  “怎麽說呢,當時確實是虎老雄心在,我曾經設計好了一個育人藍圖,上一次花了15年時間,塑造了一隻超級虎,這次打算縮短進程,在錦州花10年時間,再打造出一支小虎隊。”回想當年,張引依然豪邁!

  令人遺憾的是,張引足校僅僅維繫了3年零8個月就關門閉店了。“前兩年足校學員穩定在160人左右,每名學員年繳費1.6萬元,除去各項開支,足校還是掙錢的。可到後來,學員銳减至幾十人,老闆就不幹了。他們是商人,不能做賠本買賣。”張引訴說著足校由興盛如何走向衰落。

  現在張引回頭細想,當初通過足校培養年輕球員的夢想猶如肥皂泡一般,注定破滅,“培養年輕球員,要耐得住寂寞,哪能那麽快見效益?要知道,我培養李鐵、李金羽他們用了15年!相比于15年,短短的3年零8個月又能做什麽呢? ”

  在遼沈足壇,作爲青年少培養的教父級教練,張引有著豐富的青訓經驗、教訓及認知、判斷。張引曾向記者透露了一段鮮爲人知的歷史:當年他在瀋陽鐵路學校招收學員的時候一共來了6個孩子,其中就有李金羽。 3分鐘的對抗當中,李金羽一脚球都沒有碰到。大羽的速度很慢,但是很頑强,雖然沒有搶到球,但始終不放弃。就這樣,大羽被張引帶到隊裡。一年之後,大羽的門前感覺特別好……

  “在這方面,足校在選材上差遠了,追求經濟利益,隊員良莠不齊。踢足球當然需要天賦,遺傳、腿形、速度、肺活量、爆發力,甚至健條肌肉發達程度都要全面考查一下,但足校能做到這一點嗎? ”張引直言不諱,直指足校的弊端。

  據張引透露,如果一個孩子想進足校踢球,一年最少也要兩萬元,一般的工薪階層很難承受。 “那些出得起學費的孩子,基本都沒什麽天賦,而大批有天賦的孩子,却因爲沒錢被足校拒之門外。在這種情况下,足校怎麽可能真的出人才呢? ”張引表示,這種高收費的足校絕非青少年培養的正路,“那些真正有天賦能踢出來的,往往是窮人家的孩子。如果把李鐵、肇俊哲那批隊員放在今天,或許只有曲聖卿一人能够上得起足校! ” 

  足球學校越踢越窄,最終只有死路一條。對此,年近7旬的老帥張引也在反思,“中國足球青少年培養,必須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這也是普及足球運動的最佳方法,7到12歲是足球運動員成材最關鍵的年齡,這個年齡段恰好是小學生在校期間的年齡。

  什麽時候足球能够重新在中小學生中普及起來,中國足球的未來才真的有希望!”(來源:《遼寧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