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發改委:放寬落戶不等於放鬆樓市
http://www.CRNTT.com   2019-05-06 17:24:21


 
  周南:

  就像你說的,城鄉之間的產業發展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一方面在城市裡可能已經在發展高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另一方面在農村仍然以傳統農業為主。未來的鄉村經濟應該是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及鄉村文化旅遊等為補充的多元化經濟。要實現鄉村經濟的多元化和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城鄉之間要產業協同,核心是要用城市的科技,特別是跟農業相關的科學技術來改造鄉村的傳統農業,用城市的工業來延長農業的產業鏈條,用城市的互聯網產業等服務業豐富農村的產業業態。具體的改革舉措,《意見》裡提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依托“互聯網+”和“雙創”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轉變,健全鄉村旅遊、休閑農業、民宿經濟、農耕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業態培育機制,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支持政策,實現城鄉生產與消費多層次對接。二是適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制定便利市場准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政策,制定相關標準,引導鄉村新產業改善服務環境、提升品質。三是在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中安排一定比例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探索實行混合用地等方式。四是嚴格農業設施用地管理,滿足合理需求。

  我還想說的是,除了這些改革舉措以外,實現城鄉的產業融合發展,其實是需要一些空間載體的,不是所有的鄉村每一寸土地上都適合做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適合做這些事情的地方,大概有幾種具體的形態,在《意見》裡提了五種。一是把特色小鎮作為城鄉要素融合的重要載體,打造集聚特色產業的創新創業生態圈。二是把農業園區作為重要的平台,優化提升各類農業園區。三是完善小城鎮連接城鄉的功能,讓它承接一定的產業和公共服務。四是探索美麗鄉村的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方式,盤活用好鄉村的資源資產。五是創建一批城鄉融合典型項目。我們特別希望探索通過市場化方式建立一個城鄉融合發展基金,用來引導社會資本,重點培育一批國家層面的城鄉融合典型項目,讓它形成示範帶動效應。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育,這些空間載體能夠更多的承載人口、產業集聚,成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的先行區。謝謝。

  張路鵬:

  最後一個問題。

  經濟參考報記者:

  文件中提到要促進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您剛才也提到城鄉收入差距比較大,農民增收的機制有待完善,請問採取哪些措施,真正實現讓農民富起來,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劉春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就是收入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要構建長效政策機制,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讓廣大農民盡快的富裕起來。因此,《意見》裡明確提出,必須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鼓勵勤勞致富,統籌提高農民的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轉移性四個方面的收入。

  第一是在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方面。一方面要大力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落戶,減少從事農業的農村勞動力數量。另一方面是對沒有落戶城鎮的農民工,要從優化就業環境、擴大就業崗位、提高勞動者素質這三個方面入手,來提高農民的工資性收入。

  第二是在農民的經營性收入方面。既要完善財政、信貸、保險、用地等政策,降低農業成本、提高農業收入;又要提高職業農民技能,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統籌提高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

  第三是在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方面。要以市場化改革為導向,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完成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並且把經營性資產量化到集體成員,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第四是在農民的轉移性收入方面。要履行好政府的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強對農民生產生活的公共財力保障,實現城鄉間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斷調整和優化。謝謝。

  (來源:中國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