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亞中:五四運動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0-05-04 00:12:47


  中評社台北5月4日電(作者 張亞中)1919年的5月4日,一群北大學生衝出了校園,喊著“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的口號,到天安門廣場轉了一圈,火燒了趙家樓,這就是著名的五四運動。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1898年,德國藉口傳教士在山東被殺,強佔膠州灣。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日本順勢向德國宣戰,9月初占領青島。

  北洋政府並非無能之輩,現有歷史檔案顯示,一戰一開打,1914年10月13日,北洋政府已要求當時的外交總長陸徵祥,研究如何利用戰後的情勢收回山東。

  當時美國總統威爾遜主張“公理戰勝強權”,後來又提出著名的“十四點和平建議”,這對於當時被強權欺負的弱勢中國來說,這是久旱逢甘霖的期盼,在外交政策上決定追隨美國、依靠美國,希望在戰後的和平會議上,美國人能夠捍衛公理、支持中國。

  1918年,德國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舉國歡騰,當時的輿論甚至要求北洋政府的外交家們,能到巴黎和會把朝鮮、越南、琉球、甚而台灣、香港、澳門,全部要回來,但是當時的外交官頭腦清楚,認為以“戰勝國”的身份,能夠廢除傷害中國主權的《辛丑條約》,才是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山東問題是一個次要的問題。

  當時的作法是,一方面拉著日本人,希望日本支持廢除《辛丑條約》,山東問題以後再說;另一方面拉著美國人,希望美國支持廢除《辛丑條約》。

  陸徵祥出席巴黎和會前夕突然變卦,原本要在經過日本時,拜會日本高層政要及天皇,尋求支持,但是後來卻低調訪日,短暫停留後快速赴美。陸徵祥高調訪美,雙方協同了外交立場,然後乘坐美國政府的專船赴巴黎開會。

  1918年12月2日起,當時中國的外交政策就突然從“聯美聯日”變成了“聯美制日”。依照日本人後來的說法,新崛起的美國在東亞需要一個戰略夥伴,是美國要求中國選邊站,而中國外交也選擇了美國。事後來看,當五四青年要求反日時,其實在此之前,中國的職業外交家們早已定下“聯美制日”此一戰略方針。

  1919年的1月11號,中國代表團抵達了巴黎,其中三位主其事的重要外交官可不是泛泛之輩,而是外交總長陸徵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拿到法學博士的外交才子顧維鈞與當時駐英國公使施肇基。他們不是酒囊飯袋,如果他們搞不定的事情,大概靠學生示威遊行也難搞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