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王岐山薦書《舊制度與大革命》 學者解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1 10:12:12  


 
  《舊制度與大革命》主要討論的是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起源,尤其是法國革命那種特殊的暴烈性或狂暴性的原因。實際上托氏想說的是,法國大革命的民主政治實踐,體現了一種為追求社會平等而不惜犧牲個人自由的政治文化,而這種政治文化恰恰是從革命前的“舊制度”政治文化中蛻變出來的。由此,托氏首次揭露了舊制度與大革命之間的內在聯繫,開辟了大革命研究的一條新的思路:它試圖在事實與思想、歷史與歷史哲學相結合的基礎上,回答如下幾個主要問題:為什麼革命在法國比在其他歐洲國家更早發生?為什麼路易十六時期是舊王朝最繁榮時期,這種繁榮卻加速了革命的到來?為什麼法國人民比其他歐洲國家人民更加憎恨封建特權?為什麼在18世紀法國文人成為國家的主要政治人物?為什麼說中央集權體制並非大革命的創造,而是舊制度的體制?等等。
 
  這本書的學術性很強,雖然語言很平實,像是一種娓娓道來的聊天,但要讀懂它還是需要有點世界近代史、法國革命史的知識準備;而且它微言大義,內涵極深,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因而要讀很多遍才行,僅“看一下”是不夠的。
 
  《21世紀》:為什麼在英、美、法三國的革命中,只有法國革命把革命前的制度稱為“舊制度”,也只有法國革命才被稱為“大革命”?
 
  高毅:這是由法國社會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較之革命時代的英國和美國,革命時代的法國不僅階級矛盾太尖銳,或者說社會不平等的狀況太嚴重,而且經過啟蒙運動的洗禮,社會各界已普遍產生了徹底糾正這種不平等狀態的強烈渴望。
 
  簡單說來,英國1066年才進入封建社會,封建貴族的勢力發展不夠充分。美國原本只是一些英國的殖民地,其居民都是身份平等的平民,根本不存在什麼貴族勢力。而法國就大不一樣了。法國在中世紀就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國家,貴族勢力特別浩大,封建割據的狀態極為嚴重。當時法國的大貴族,都是獨霸一方的封建主,財大氣粗,豢養了自己的軍隊,能和國王分庭抗禮。這種驕橫的貴族也只承認暴力的邏輯,從來不屑於使用理性的方式,比如使用法律的武器來和王權作鬥爭。這樣就導致法國始終沒能出現像英國1215年《自由大憲章》那樣的約束王權的法律文件,因此沒有能夠培養出自由主義的法治傳統。這種情況下法國國家統一的任務也只能由國王用秦王掃六合的暴力征服方式來完成了。這種暴力征服之後形成的法國的絕對王權,也由此成為歐洲最典型、專制程度最高的君主制。特別強大的法國王權,很自然地會成為傳統的貴族特權的有力保障,從而為後來法國革命增添了許多困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