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漢畫像石-刻在石上的藝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7 07:19:58  


 
  其次是漢墓室畫像石,隨著墓葬由單純的石椁向多室墓葬的進化,墓室的空間和範圍較之石椁墓葬大大擴張,喪葬習俗和觀念也因此而發生了重大變化。查看史料發現,東漢後,開始大量流行石墓畫像,這些墓葬在形制方面,開始模仿現實生活中的住宅形式,其內部結構安排了客廳、寢室、廚房、倉庫甚至庭院。此外根據不同墓葬畫像布局和安排,不同題材的畫像分別被安置在墓葬的不同部位。如神怪、戰爭等辟邪威懾內容多布置在墓門、立柱、天井和後室等場所,具有人間氣息的現實生活和歷史故事等般都安排在前、中室四壁或過梁上。墓室畫像在辟邪、升仙和地下生活的基礎上,加大了生活方面的內容,墓主在地下生活的越來越安逸舒服,墓室成了地下的廳堂莊園,黃泉世界成了墓主樂不思蜀的天堂。

  再者是漢祠堂畫像,祠堂是祭祀祖宗先人的地方,目前全國範圍內保存最完整的地面以上的小祠堂是山東長清區的孝堂山石祠,最負盛名的是山東省嘉祥縣武氏石祠,發現數量最多的是鄒城和滕州市和微山縣的小祠堂。由於小祠堂的功能是擺設祭品,所以在畫像內容的布局方面,一般有很明確的方向感。正面(祠堂後壁)是祠堂主人所在的位置,祠堂畫像因為其建築的功能主要是祭祀和供他人觀賞,所以畫像內容重點表現的是祭拜、升仙和教化。祭拜是提醒後人要尊重死者,景仰先人。升仙則重在說明死者去向不是單純的安息,而是轉換了生活環境,是超升到了天堂,死者的墓地實際上就是仙界,祠堂是神仙世界的建築。教化是祠堂畫像最主要的內容,這裡既有告誡妻妾子孫的內容,更多的則是警戒僕從故吏要遵循儒家道德規範,盡忠盡孝,不負舊主,不忘前恩。畫像石中常見的忠臣義士、節婦烈女等成分,大多表現在祠堂畫像之中。
 
  再就是石闕畫像了,闕是中國古代地上建築的一個部分,一般安置在城門外兩側,其原始含義與“缺”近似,是缺口的意思。墓闕是城闕的派生物。自從人們將墓地當作了冥界的城池後,墓闕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墓地大門的標誌,成為進入墓地的第 道防線。到了漢代,闕又成了身份地位高低尊卑的標誌性建築,其裝飾的意味日益濃厚。由於墓闕的主要功能是墓地的標示,所以,在墓闕上刻畫的畫像內容則不外乎墓地屬性、辟邪震懾、炫耀顯擺以及教育警示等。同樣的墓闕和祠堂一樣,都是墓地地上建築,所以,在畫像布置方面,也和祠堂有諸多相似之處,選取了“孔子見老子”、“周公輔成王”等禮儀教化內容雕刻在墓闕之上。
 
  畫像石上的漢人精神世界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說過:“我以為除了古人的遺物外,再沒有一種史料比繪畫雕刻更能反映出歷史上的社會之具體的形象。”漢代是佛教傳人以前漢民族形成、民族精神確立的時代,同時也是宗法政治崩壞、以“尊尊”為特征的統 帝國專制形成的時期。漢代文化奠定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格局和歷史走向。兩漢 統天下40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之,在這樣 個長期統 、經濟繁榮的王朝里,漢代精神是一種“席捲天下,包舉宇內”的雄渾氣魄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隨之增長,漢初統治者熱衷於神仙傳說,追求長生不老,永享極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