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讓古村落成為失去靈魂的標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2 09:01:03  


  中評社香港10月2日電/中國文化報報道,古村落作為農耕文明中最基本的社區單位,是以百姓共同生產、生活為基礎所建立起的功能複合的文化空間,其中蘊含著中國古老文化的記憶。在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1000多個項目和眾多省、市、縣級非遺項目中,絕大多數都發生、發展在村落裡,少數民族的非遺項目更是大多存在於村落中。
 
  近年來,隨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古村落作為傳統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村落要面臨著來自於城市文化、外來文化、主流文化的衝擊,村落的原始性及其附屬的文化性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鄉土建築研究室多年來對古村落的普查和記錄,2005年能代表或體現中國農耕文化包括民居、經典建築、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村落有5000個左右,截至2012年6月,這個數目已經不足3000個。因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馮驥才大聲疾呼:“五千年歷史留給我們的千姿萬態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經到了緊急關頭。如果再不引起關注,將會出現千城一面、萬村一面的景象。”
 
  目前,我國對古村落的保護多注重外觀、景點、建築等物質文化遺產,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古村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有外形也有內核,有精神也有載體,每一個古村落都是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和,兩者相互依存,不能切割。如果只注重保護物質部分,忽略精神部分,那所保護的也只能算是一個失去靈魂和生命的標本,因而要充分認清古村落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價值。
 
  古村落完整地、系統地、綜合地、真實地、生態地、生活化地呈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像馮驥才所說,“每個村落都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庫,儲藏著極其豐富的非物質的精神文化遺產……我們保護古村落,更是要保護這些無形的個性的多樣的精神。”“中華民族最深的根在這裡面,中華文化的燦爛性、多樣性和地域性體現在裡面,文化的創造性也在村落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