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孔夫子教授的內容包括“禮、樂、射、禦、書、數”等“六藝”,而其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換言之,孔夫子不但讓學生全面發展,而且支持學生依照不同的個性發展。事實上,孔門弟子不僅有做官的,還有經商的,研究學問的,等等。但是,宮鵬教授卻說孔夫子“提出知識分子應該成為忠誠的管理者”,何出此言呢?
誠然,《論語》一書確實有“學而優則仕”之類的話,可其本意為,學習之餘還有餘力或者閑暇,就去做官。後才指學習成績優秀者,可去當官。顯然,孔夫子並未指令學生必須成為“管理者”。至於“忠誠”,確系孔夫子的主張。但是,不知宮鵬教授是否對其師長、妻子和其他親友忠誠,如果不忠誠,那麼指責孔夫子倒也可以理解;如果忠誠,那麼建議宮鵬教授收回其對孔夫子有關“忠誠”的指責。不過,筆者於此不妨提醒一下宮鵬教授,忠誠乃是一個人的美德。如果你沒有,那是你自己的事情,然請不要誤導他人。
至於宮鵬教授所提及的莊子稱,“一個和諧社會應該是源於孤立隔絕的家庭”等,其實早在8年前,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陶君先生就對此就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是年1月,陶君先生在《中國道教》雜誌發表題為《》道論發微》的文章指出:雖然莊子向往在那“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仿徨乎無為”“逍遙乎寢臥”的生活(見《逍遙游》),甚至說,“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忘我難。”(見《天運》)希望徹底與人世隔絕,但在實際生活上,莊子並沒有一個人隱遁山林;雖然他要追求精神上的超凡脫俗,“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但他在內心深處並沒有忘懷世情和遺棄世人,仍然自覺地將改變現實作為一己之任,他的“著書十餘萬言”本身便說明了這一點。“其為書,辯多而情激,豈真忘是非者哉”(《齊物論》王先謙集解)!“要不然,一部《莊子》,只要"今天天氣哈哈哈……"七個字就寫完了”(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文人相輕”》)。莊子學派以“天道”代替“人道”的學說出於對黑暗現實的憎惡和對自由生活的憧憬,其中所蘊涵的反對等級、宗法、專制主義制度,反對剝削壓迫的不平等社會,主張人人自由,要求個性解放以及希望實現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等民主性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開創和先驅的意義。
由此可見,宮鵬教授這位地理學專業的學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實屬一知半解。其有關言論,為典型的斷章取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