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化裝表演的“初衷“,沈陽一中的解釋也是互相矛盾的。該校網站上發文說是要表現“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而德育處副主任佟玲玲則說:“由於現在的高中學生學習壓力大,無途徑發洩”,因此,在運動會召開前,“要求班級在運動會上發揮想象力、放鬆心情、表現自我”——“放鬆心情”的辦法有很多,而日本侵華史,是中華民族的痛史,是一個巨大創傷,不應該輕易觸碰,怎麼能拿來當作“發洩壓力”、“放鬆心情”的“耗材”?
在日本,還有人試圖為侵華戰爭翻案,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最近閱兵時,用中國古代兵家格言,厲聲警告日本自衛隊官兵:“忘戰必危”!但是,在我們這裡,本民族的歷史不是被敬畏,恥辱不是被記取;死於侵略者刺刀下的前輩同胞不是被尊重,而是頻頻被消費、被娛樂!
一些人將批評矛頭指向學生,我覺得學生應該得到原諒,教育者應該對此負責。但是,這些教育者還在學校受教育時,很可能也沒有受到基本合格的歷史教育。歷史學、歷史教育,不是以歷史真實為最高準則,而是根據一時的需要,把歷史事實當橡皮泥一樣捏來捏去,不斷變換各種“提法”,也就是說,在失真的史實上所建立的“史觀”、“史論”,也是經不起時間檢驗的,而且還在國民中訓練出沒有歷史敬畏,隨便對付本國本民族歷史的普遍習性,即魯迅所說的“沒有特操”。要說惡搞,這是資格最老的“惡搞”。
在人類大同理想遠未實現時,對歷史的痛感(恥感),是全民族必須代代相傳的心理防衛機制,它需要通過歷史教育來傳承;但是,歷史的創傷未愈,一些教育者的痛感神經已經麻木、壞死。由於種種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們目前仍然處在一個所謂“觀念多元”時期。一些匪夷所思的現象,也借口“觀念多元”而沉渣泛起。一些既無頭腦,又無心肝的同胞,就以消費民族痛史為快事。沒有核心價值觀,就只有亂象。觀念再多元,歷史的真實,總只有一元吧?建立核心價值觀,就得從最基本的做起,即從求“真”做起,任何理論,任何價值觀,只有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才牢靠、長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