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什刹海:北京城的發祥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6 11:30:41  


银锭桥
 

  十里荷花香不斷

  元朝為了解決大都城的水源和漕運,由我國著名的水利專家郭守敬主持修建了引昌平白浮泉至大都的引水工程(今仍是京密引水的一部分主渠)。又疏通了大都至通州張家灣的漕運(通惠河)。張家灣是我國著名的大運河北方的最終碼頭。這樣使其積水潭中部水面(即後海)的東北岸(今烤肉季一帶),成為貫通我國南北漕運的大運河的北方終點碼頭。故此,積水潭成為大都城內最繁華的商業區。當時湖內是“臚舳蔽水”,岸上是車水馬龍,酒館茶肆、商賈戲班雲集,盛極一時。在銀錠橋還出現了“銀錠觀山”一景,是京城望西山第一佳處。到明清兩代,什刹海不再是碼頭,但岸邊綠柳低垂,湖中粉荷出蓉,風景十分幽麗。很多文人墨客紛紛題詩賦詞,如《都門雜咏》中有佳句:“十里荷花香不斷,晚風吹過步糧橋。”《燕京歲時記》中記述:“什刹海在地安門迤西,荷花最盛,六月間仕女雲集。凡花開時,北岸一帶風景最佳,綠柳絲垂,紅衣膩粉,花光人面,掩映迷離。真不知人之為人,花之為花矣。”因此,便有高僧在此修寺建廟;王公大臣們則在岸邊選址築府造園;名人富賈也紛紛遷居湖畔。

  名士匯聚有名篇
 
  什刹海周圍主要的王府有恭王府、醇王府、慶王府、鐘王府、濤貝勒府等。這些王府現保存完好。如著名的恭王府花園早已對外開放,前部的府宅原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的工作場所,單位遷出後經重修現已對遊客開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現作為郭沫若故居也對游人開放;醇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宋慶齡故居;慶王府為單位使用;鐘王府現為北京十三中;濤貝勒府為輔仁大學校友會、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使用。近現代的名人故居主要有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梅蘭芳故居、溥傑故居、張伯駒故居、馬海德故居、張之洞故居、蕭軍故居、田間故居等。歷代在什刹海畔居住過的文化名人有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明代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米萬鐘及詩人三兄弟袁崇道、袁中道、袁宏道,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等。

  納蘭性德居住的大學士明珠府(後為醇親王府、宋慶齡故居)有一“淥水亭”,納蘭性德經常和文友朱彝尊、陳維崧、曹寅、嚴繩蓀、薑宸英等在亭內飲酒賦詩填詞。納蘭性德有名篇《金人捧露盤.淨業寺觀蓮懷蓀友》:“藕風輕,蓮露冷,斷虹收。正紅窗,初上簾鈎。田田翠蓋,趁斜陽,魚浪香浮。此時畫閣,垂楊岸,睡起梳頭。舊游蹤,招提路,重到處,滿離優。想芙蓉,湖上悠悠。紅衣浪跡,臥看桃葉送蘭舟。午風吹斷江南夢,夢里菱謳。”詞中不僅寫出了什刹海的秀美,也表達了對被撤官而南歸的好友嚴繩蓀的懷念。值得一提的是,什刹海還和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曹雪芹有關。有紅學家認為,恭王府花園就是大觀園。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珅的府邸,而和珅府之前這里原是曹家的宅院,只是當時的房屋院落較小。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尚待紅學家們考證。恭王府的北邊有大翔鳳胡同。胡同內6號是一名叫“水井坊”的院落,院內現有一口水井,傳為曹家用過,這里也是曹家的房屋。不管這兩處是否為曹家房屋,但多種資料中都有曹家在內城(西城)有房屋兩處和南城鮮魚口有房一處的記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