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貼秋膘看紅葉 老北京的享受金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0 11:33:42  


老北京的秋天要這麽過。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北京晨報》春種夏耘,秋收冬藏,這是古人總結自然與生命規律,在傳統農耕文明的背景中,人們傾向於將人比喻成一種植物,有根脈,也有四季,而金秋則恰好是其最旺盛、最飽滿的階段,故老北京的金秋文化異常豐富。

  首先是社日,在立秋後第五天稱為秋社,這一天鄰里要聚在一起“薦新”,就是飲酒嘗新穀,不能動針線,據說可防耳聾,此外全體放假休息。不僅農村有社日的風俗,城市也一樣,社日還有廟會等。

  此外是“貼秋膘”,秋天恰逢百果豐盛,此後則是漫漫冬季。古人認為,冬天消耗大,需在秋天補充,此外,從生理結構看,人體在秋天營養吸收能力也比較好,適合調養。老北京“貼秋膘”以羊為主,所謂“秋風起,涮羊肉”、“要吃秋,有爆肚”等,食蟹也蔚為風氣。老北京金秋喜食半成熟的青玉米,將其做成窩頭。

  金秋最盛事還是郊游,但老北京郊游的內涵和今人不同。今人多是厭倦城市生活,希望回歸自然。而老北京城市的自然環境較好,郊游不完全是為了親近自然,主要是為了獲取對生命的體悟。

  在傳統價值觀中,人們將自然和人看成一體,比如出現重大災情,皇帝會發罪己詔,表示是因為自己執政有失誤,才招致了天怒。這種“自我檢討”是異常認真的,如災情得不到遏制,皇帝還要主持皇家祈禱、減膳、放宮女回民間、大赦天下、重新審問舊案以杜絕冤情等,甚至不能到正殿辦公,只能在偏殿問事,歷史上還有過因天災而請求辭職的皇帝。在古人看來,這很合情合理,皇帝既然是天子,就要為天災負責。

  所以老北京人的金秋郊游,帶有調整自然與人之間關係的含義,以看銀杏、看紅葉和聽鳴蟲為主。

  銀杏樹挺拔,少旁枝,比喻做人應剛正不阿,不畏霜雪,此外銀杏壽命長,象徵君子應卓爾不群,歷久彌新。 紅葉則壯觀凄美,展現了自然界的偉大力量,觀賞紅葉的生長,可洞察、體會紅葉與生命的陪伴,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想。聽鳴蟲,則以西山為主,這里盛產鐵皮蟈蟈,通體青黑色,是老北京獨有的品種。欣賞蟲鳴,可知人在世界並不孤獨,還有眾生相伴,在沒有錄音機的時代中,蟲鳴化解了太多的寂寥。

  金秋是收獲的季節,但在收獲的同時,應知這份收獲源於自然的賜予,它給予我們甚多,所以我們不應抱怨自然,而是應更多地去傾聽它的聲音,正是這份深深的敬畏之情,造就了老北京獨特的金秋文化。

  (本文材料主要引自《北京志.人民生活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