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民進黨不要高興太早 國民黨還有機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2 13:14:48  


  作者:唐炎 湖南 自由撰稿人

  台灣五都選舉硝煙彌漫,戰況即將進入空前慘烈的階段。自八月以來,國民黨順風順水而氣勢卻漸漸衰弱,一片危機四伏;而民進黨氣焰逆勢上揚,大有卷土重來之勢。據最近的民調,南二都民進黨維持大幅領先(兩黨候選人民調差距三成左右);新北市朱立倫、蔡英文42:38,差距持續縮小;台北市郝龍斌已倒差蘇貞昌3個百分點;台中市也傳來警訊,國民黨的候選人胡志強民調僅比對手多6%。胡志強何許人?他是現任台北市長,國民黨超級政治明星,在台中市政績卓著,他的對手,是對台中地區寸功未立的蘇嘉全。國民黨選情警訊頻傳,一夕數驚。而民進黨則用風卷殘雲的氣魄行步步為營之穩招,正一口口蠶食國民黨的政治版圖。國民黨面臨空前危機。台灣著名評論家南方朔先生早幾天形象指出,五都選舉將成為國民黨的新一場“淮海戰役”!
 
  國、民兩黨氣勢意外此消彼漲。 

  曾幾何時,國民黨以近六比四的高比例票數,拿下“總統”寶座,重新執政。這時的國民黨在“立法院”掌握四分之三席次,馬英九“總統”更是星光耀眼的“人氣王”。人們無不以“強勢政府”、“強勢作為”來期待國民黨。而民進黨呢,丟掉政權不說,在“立法院”席次不足四分之一,慢說表決權,連提案權都沒有。下台伊始,爆發陳水扁驚天的貪腐大案,人們無不為民進黨捏一把汗,有人估計,民進黨可能二十年翻不了身。不想世事造化弄人啊,幾乎所有評論家都跌了眼鏡。時間僅過去兩年半,民進黨先是完成黨內整合,推出新主席蔡英文。後又適時與扁作適度切割,民進黨未作深刻反省就過了關。接著先後小贏四場“立委”補選及縣市長選舉。特別是去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收複宜蘭縣,並讓其他縣市國民黨贏得很不輕鬆利落,兩黨投票率差距縮小到3%以內,就已經給國民黨示了警。進入今年後,國民黨坐擁兩岸“和平紅利”,挾ECFA議題占上風和經濟持續增長兩大利好,眼看可以把民進黨逼到墻角,想不到民進黨谷底翻身,逆勢上揚,風頭立刻蓋過國民黨。《天下》雜誌八月完成的縣市長滿意度民調,民進黨籍的縣市長囊括前六名,十二個泛藍縣市長掉尾,連多年的明星市長胡志強也掉到十八位。《天下》雜誌封面標題為“民心變了”!民心真的變了嗎? 

  民進黨掌握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話語權。 

  風起於青萍之末,這場政治台風的熱氣流早就聚在台灣上空啦。這就是兩黨意識形態爭奪戰的後果。當前台灣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意識形態是什麼?這就是以“當家作主出頭天”、“台灣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來決定”為核心的“民權觀”;以“中華民國(相當多的台灣人將此等同台灣,還有不少人不認民國只認台灣)主權獨立”為核心的“主權觀”,“台灣是台灣人的家園(7成左右已不承認自己為中國人)”為核心的新“國族觀”。除此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台灣人民當前“求和平、求發展、求民生”,由此而衍生的要與大陸和平相處兩岸交流合作意願,也是主流的群體意識。但前者是信仰,後者大都是實用;前者是本,後者是標。這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台灣兩代台獨領導人通過政權力量,運用“中華民國台灣化”、“人民權力民粹化”、“去中國化”等手段宣傳教育下主導形成的。國民黨正藍勢力主動丟掉自己意識形態話語權,迎合綠營的種種訴求,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總體上來看,民進黨已掌握台灣社會意識的主導權,握有意識形態話語權,這種台灣獨特的意識形態,使民進黨掌握了“愛台灣”的“標簽發放權”。在台灣社會群體中,目前支持台獨的占31%,對“台獨觀”為基調的意識形態應該是認同的;支持“永遠維持現狀”的51%,對“隱性台獨”也持相當認同。只是其中有相當部分認為“台獨”會引發戰爭,而不支持法理台獨期望兩岸和平交流合作。可見,當前台灣主流意識社會對民進黨有利,民進黨可以將此捏在手裡,隨時玩弄“綠色”意識形態,掌控群眾,壓迫對手,謀取利益。 

  國民黨搖擺不定丟掉意識形態形塑權。 

  反觀國民黨,一直囿於台灣“拒統不嫌獨”的民意,尾隨在民意之後,隨著民進黨的節拍起舞。無論是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台獨也可以是選項”、“不設定終統目標”、“任內不談統一問題”,還是賴幸媛的“台灣的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都是如此。國民黨丟掉意識形態的形塑權,失出政府應有的教育宣導功能的同時,也丟掉了與政治對手作鬥爭的武器,不僅丟了武器,還幫對方送上殺自己的武器。以尊崇民意為名行隨波逐流、無所作為之實,昏昏噩噩上了民進黨的大當。在意識形態問題上民進黨占領制高點,而且旗幟鮮明,鬥志旺盛。而國民黨不僅處於下風,還經常理不直、氣不壯,不知不覺幫對手講話或跟在對手後面鸚鵡學舌。在意識形態問題上,國民黨從搖擺不定要進退失據,不知撥亂反正,只知隨聲附和。作為執政黨,國民黨失算了,失算的結果可能危及政權;作為執政者,馬政府失策又失政了,這一失的結果,可能是失出江山! 

  國民黨有可能淪為少數黨。 

  在台灣這種意識形態和社會心理氛圍下,在兩岸持續政治對立同時和平交往而大陸和平統一方針不會變化的格局下,在美國持續影響台灣、操縱台灣、圖謀以台制華的戰略下。如果國民黨沒有主題中心論述,不能運用政權力量強勢主導意識形態;大陸沒有強力有效的引導手段,台灣人民與大陸統一的願望有可能日趨淡薄,而幻想“和平分裂”的一廂情願有可能日益濃厚。在台灣當下公開談獨群起鼓掌、公開談統群起“罵娘”、許多台灣民眾講話中不知不覺把“大陸”當“中國”的情況下(潛意識裡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你是中國,我是台灣),國民黨的意識形態對策無非是兩個取向:一是一如既往隨綠營調門定調起舞,丟掉意識形態形塑權,乃至於往中間編綠靠攏,以求附和民意來爭取支持,這樣做的結果很可能加速國民黨邊緣化、泡沫化。因為經民進黨20年的操作鼓動,許多台灣人心中形成了“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的印象。這幾年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論述從堅持“一中”、追求“終統”逐漸向民進黨靠攏,現在“終統”快丟了,“一中”也不敢正面講。掌握了政權,雖然搞了一些“去‘去中國化’”的小修小補,但在“憲法一中”和民族大一統等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敢理直氣壯撥亂反正。到現在危機顯露,眼看就會翻船。實踐證明,對國民黨的緩慢變“綠”,堅持“台灣主體性”持“台灣人”國族認同的台灣民眾並不買帳,反而正藍的基本盤日漸流失,搞不好真的大局崩壞。“綠化”只會加速國民黨在台灣的空心化、邊緣化、泡沫化。“綠化”的國民黨沒有前途,已被歷史所證明,還會更多的被未來所證明。國民黨的另一策略是奮起自清自衛,運用政權的力量,搶占輿論的制高點,形塑台灣社會主流意識民意。從堅持“憲法一中”出發,強勢發聲,重新構建和論述本黨的意識形態,以此影響民眾,引導民眾。這種意識形態固然要照顧當前台灣主流民意,但更要體現在:第一“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兩岸同屬一中”;當前兩岸不是分裂狀態,而是內戰延續的“政治對立”;為台灣前途和中華民族前途,兩岸絕不能分裂,分裂沒有前途,分裂沒有和平;旗幟鮮明反對台獨。第二,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合作交流方向,為台灣人民謀福祉。但這個對策也有風險,因為台灣民眾主張“獨立”和“永遠維持現狀”(實質是想維持分離現狀)的太多了。國民黨可否撥亂反正、反客為主,國民黨的心裡底氣可能不足。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此國民黨能維持基本盤,不會快速泡沫化。可以通過幾個觀察點預測,這個觀察點就是“五都選舉”、“立委選舉”和“總統選舉”。而“五都選舉”無疑是先期指標。“五都選舉” 國民黨如果失敗則可能淪為少數黨。對此,國民黨要高度警覺,大陸要有充分的估量。要及早應對,打一場輿論和民意攻堅戰和政治板塊保衛戰。 

  民進黨“政經分離”策略凑效。 

  民進黨富於政治謀略,因其黨產生於草根,長期作為“革命黨”、“反對黨”,雖經八年執政,仍然還有濃厚的“草根”氣息。因此,對民意的把握、誘導、塑造功夫十分了得。民進黨的這一長處在對待ECFA的過程顯露無疑,請參見拙文《民進的理性:是權宜之計,還是轉型發端》(新浪唐炎博客)。對ECFA,民進黨先是強力反對,在形勢面前逐步退卻,採用“政經分離”戰術,政治上採用強烈的“綠色標簽”,而經濟上並不強烈的明目張膽的反ECFA,甚至在馬英九高喊“反ECFA就是反人民”時,也不吱聲正面相抗。民進黨的許多縣市長和五都候選人更是表示有條件不反對ECFA,還支持某些特定的ECFA政策措施。民進黨把握民意非常精准,誘導民意特別老辣,國民黨難為對手。國民黨千辛萬苦掙來的“和平紅利”,被民進黨拿來給台灣老百姓灌了“迷魂湯”:你看目前海峽不是和平了嗎;大陸只提和平發展,仗不會打了,追求“台獨”不會挨打了;和平了,大家可以發財了,國民黨的使命完成了;餘下就是讓“台灣人”(即民進黨)來當台灣的家了。民進黨這套思維或說辭,在廣大勞工及下層人民之中,很有蠱惑力。問題是民進黨也許可以靠這套騙人的話把自己騙上台,但能騙台灣人很久嗎?因為形勢很明顯,兩岸和平發展、合作交流對台灣有無比的重要性,離開這一條,台灣寸步難行。這一點,已被越來越廣大的台灣人民所認識,所以台灣主流民意要求兩岸交流合作和平發展。民進黨躺在國民黨製造的“和平紅利”裡唱“台灣主權尊嚴”高調。但換了自己當家呢?大陸會遂民進黨的意把和平紅利讓給“台獨”嗎?對此台灣人民真要清醒清醒,擦亮眼睛。民進黨不調整大陸政策,就得不到主流民意支持,而民進黨要調整大陸的基礎核心是丟掉“台獨牌主牌”,這對民進黨也是兩難。民進黨靠“政經分離”也許可以贏得“五都選舉”,但決難“總統選舉”; 不調整兩岸政策,民進黨可能謀取局部的戰術性的勝利;絕對謀取不到全局的戰略性勝利;民進黨可能謀取機會性短期勝利,絕對不能謀取決定性的長期勝利;民進黨可能謀取自身政黨的一時勝利,但絕對不能謀取台灣人民的真正勝利,這也是民進黨的宿命。 

  民進黨不要高興太早。 

  不僅大局,就是眼下的五都選舉,民進黨也有隱憂。一是民進黨“台獨”害人讓台灣老百姓記憶猶新,這種記憶可以隨時被喚起。民進黨雖然“政經分離”戰術凑效,大陸礙於目前和平發展大局及五都選舉乃地方層級,不會對民進黨採取明顯遏制政策,但“台獨”仍然是民進黨“死穴”。五都選舉雖然是地方選舉,主導選票的還是政黨對決。國民黨在意識形態問題上雖然眼下不便於“刺刀見紅”,拉開意識形態對決的架勢,但還是可以運用宣傳機器,時不時提醒選民不要把“台獨”捧得太高。二是蘇、蔡結構性矛盾給國民黨新的機會。蘇蔡二人爭奪2012大統的戰鬥已經開打,這一點台灣主流媒體很快就會炒起來,台北市的選民也會警覺起來。在民間傳播和半民間有組織的宣導下,選民會不斷覺悟。最後可能逼得蘇蔡二人同時表態:“市長選上不選總統,選不上也不選總統。如有失言,天誅地滅”!(還不知蘇蔡有不有如此氣度、胸襟以及為黨的事業犧牲個人的奉獻精神)表了態又能有多大效果?三是高雄市的分裂給民進黨留下隱患。楊秋興脫黨參選的事還沒有完,陳菊雖然挾高過30%的民調,選舉結果仍然在未定之天。國民黨及楊秋興均還有戲。第四,美國的暗中支持也有限度。這次民進黨氣焰熾人,美國人在其中或明或暗的起了重要作用。暗的筆者不知道,但肯定有。先說明的,一段時期來,美國開始實施“亞太鎖中”新戰略,圖謀強化第一島鏈,在亞太鎖住即將騰飛的中國龍,圖謀延緩(大陸韜光養晦、智慧以對、避其鋒芒的前提下)或破壞(大陸按捺不住、拔劍而起的而處置不利或失控的前提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滯阻中國崛起步伐。這種國際大氣候,給民進黨及獨派人士打了“興奮劑”,大大提振了綠營士氣。但美國人從來是兩面下注的,對兩岸如此,對國、民兩黨也一直如此,美國不希望國民黨敗得太慘,使“台獨”失去制約。民進黨動輒“五都全贏”,我看只怕是“做夢娶媳婦,想得美”。充其量,也就是誰三誰二。 

  國民黨還有機會。 

  講馬英九團隊和郝龍斌兩年多來做得很差,憑良心真的說不出口。馬英九僅讓兩岸和平發展就功莫大焉;又讓台灣占了便宜簽ECFA,民眾都是肯定的;而且拼經濟年有成效,今年台灣經濟成長可望破十,這在台灣在“八年 失落”和全球金融危機下尤為不易;而且自去年八八風災來,馬團隊改變工作作風,民調已經止跌;馬團隊還很清廉。筆者曾持續關注馬英九民調,不管馬執政成績如何,深綠群眾(30%左右)基本不肯定他,其他七成則好壞參半。民進黨操弄意識形態的確利害,它經歷了幾次生死“滑鐵盧”,“三成的鐵盤”仍然屹立不動。對此,值得兩岸人士深入研究。民眾總體上對國民黨執政官感觀不好,這又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這就要從國民黨自身找原因了。四個最致命的原因:一是馬團隊總體上欠缺魄力和危機處理能力,沒有做出“強勢政府”的作為;二是國民黨內不團結,對外形不成拳頭,執行力不強;三是國民黨官員普遍比民進黨執政者官僚氣重,而沒有民進黨的親民近民和掌握民情民意搏取民眾好感。這是這個“百年老店”的老“殘疾”;四是國民黨沒有掌握執政者應有的政治話語權,不作為給民進黨加分,給自己減分。郝龍斌市長做得也不差,台北市幸福指數、環境指數等評比均為第一,而市長印象排到第二十一,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國民黨和郝團隊對此已開始反省,近期的幾個大動作應該有希望拯救“郝大斌”。此外,國民黨通過全黨動員喚起泛藍的危機意識,大敵當前藍營人士能夠捐棄前嫌,合心拼力助選;在台北市牢牢掌握“花博”話語權,精心籌辦花博;在ECFA上牢牢掌握話語權和議題設立權,追打民進黨的候選人;加強國民黨中央資源整合和協同助選;督促所有藍營執政官員迅速改進作風,深入下層,深入民眾;在經濟上出台一些立竿見影的政策,維護高速增長的同時,讓民眾感到利好。做好這一切,國民黨尚有可為,保住二都固然不難,搶下三都也不是神話。就看馬英九、金小刀及藍營諸公的胸懷和智慧、魄力和手段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