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審判船長”折射日本“現代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1 17:24:35  


  作者:張濤 北京 自由職業

  對於“撞船”事件的解讀在日本有很多版本,但是有一個版本著實耐人尋味,中日輿論對“撞船”事件認知的差異源於日本比中國更為現代化,大意是不像中國,日本的司法體系是獨立的,中國應該理解日本現代化的政治體制,應該冷靜,理性地等待日本的“審判船長”結果,而不是升級事態。

  幾乎所有到過日本的中國人都不得不承認,日本確實很現代化,井然有序的交通,文明的國民素質,日新月異的高科技水平……無不令我們望塵莫及。近年來雖然日本首相更迭頻繁,內閣變換不定,但是日本的國家機器還是保持了那麼高效率地正常運轉,這種現象在絕大部分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裡簡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我們還看到,無論是誰執政,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堅決與鎮定的態度是一貫的,時下,日本當局決定延長羈押中國船長的決定已經使那些認為日本對華強硬旨在“拉選票”的預言破產。

  歷史上很長時期內,本來中日一水相連,相安無事,但隨著近代中國的衰落,日本明治維新中的崛起,日本在對華政策方面逐漸走上了纏華,賴華之路。一方面利用西方列強爭霸空擋獲得西方支持,另一方面狐假虎威,“以鄰為壑”,從中獲利。19世紀70年代,日本在朝鮮問題上給中國設套,利誘逼迫清政府就範誘,簽訂《天津條約》,後來根據“約定”共同出兵朝鮮,卻不肯根據“約定”撤兵,當初什麼分治朝鮮,都是鬼話,最後通過縱橫捭闔,穿梭大國外交,將清政府置於被世界所拋棄的境地,實際上,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前在外交上已經徹底失敗,戰場敗北已經沒有懸念。可以說日本是運用“遠交近攻”策略最為嫻熟的國家,而且它已經最大限度的拓展了日本的國家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外交成熟度也凸顯了日本的政治現代化程度。

  但是,筆者看來,日本的現代化程度也許還可以走得更遠。有評論家說,這次事件,日本態度是“拖”,中國是“忍”。我們確是在“忍”,這些日子以來,中國政府與民間的理性程度已經讓世界驚訝,中國的“民族主義”跑哪裡去了?應該說中國人的思想超越了“一點就燃”的層面,更加理性現代了。反觀日本的“拖”呢,反應是看似比較平靜,但是平靜背後的東西卻讓人瀕臨恐懼,從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歷史中日本的影子。日本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在強調中國要冷靜,中國要沉默——綁架了別人,還要人家的同胞別憤怒,別報警,要理智!荒謬至極!這不是在顛倒黑白,還能是什麼?據報道,在台灣記者招待會上,所有日本記者對發言人群起發難,已經是“竭斯底裡”,這就是日本式的民族主義。如果日本說釣魚島沒有任何爭議問題,我們完全也可以說東海不存在問題,沒有什麼問題不能與國家核心利益問題掛鈎。不應把釣魚島問題與其他問題扯在一起,只是混淆是非,欺騙世界輿論的借口。沒有日本的軍國主義,就沒有今天釣魚島的紛爭,撇開歷史談此問題沒有意義,而日本上下有幾人這樣審視過?思考過?是真的不知道嗎?還是避而不談?日本舉國上下並沒有徹底反思歷史,還繼續在近鄰的舊傷口上撒鹽,思想層面的這些骨子裡的東西得不到清洗,日本就算不上真正的現代化。

  前不久,日美之間“核密約”文件的面世,已經表明日本堅守的“無核三原則”是多麼的蒼白無力。近年來日本不斷出台“有事法案”、“應對海盜法”等法案,日本自衛隊加快了走向海外用兵的步伐,其中許多條款被質疑與日本國和平憲法有抵觸,但是自稱法治國家的日本有多少輿論會扭纏此事,日本的司法機關有沒有投入精力去調查此事?再看看歷史上的日本吧,明治維新後,日本號稱是君主立憲國家,比中國先進,但是就是這樣先進的國家淪為亞洲災難的源頭。如果日本繼續打擦邊球,浸蝕和平憲法,人們很難確定未來突破和平憲法後的日本對亞洲意味著什麼。

  前些日子,有日本元老級資深政治家聲稱,日本近來對華強硬是演戲,看來這次不像是在繼續演戲了吧。日本的“曖昧性”從本質上講不是日本國民的傳統民族性格所致,而是日本現代化程度不夠成熟的產物,中日真正和解的時機與程度不僅與中國的現代化程度有關,更與日本的現代化程度有關。日本“纏華”思想該休矣,不要繼續“軟磨硬泡”中國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