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細看民調,欣慰者有三、警示者亦有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3 11:53:39  


  作者:唐炎 湖南 自由撰稿人

  近日,台灣媒體先後公布了兩份民調。一份是聯合報針對兩岸關係年度民意調查,結果不論就政治、軍事、外交、經貿或社會關係來看,民眾多半認為兩岸現階段處於相對和緩狀態,主觀判斷兩岸爆發戰爭可能性較低。另一份聯合報民意調查發現,馬英九上任兩年多來,民眾對於台灣前途的看法逐漸朝“永遠維持現狀”發展,比率首次突破五成。
  細看民調,欣慰者有三: 
  欣慰之一:台灣人民肯定並樂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從民調反映的總體狀況看。首先過半的人希望“永遠維持現狀”。現狀是什麼?這中間當然有“分治”,但也不是有“和平發展,交流合作”嗎?這個比率近兩年逐步升高,體現台灣老百姓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認知是正面的!顯見主流民意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是首肯的。台灣方面也說“證明政府目前推行的兩岸政策和活路外交策略,符合多數民眾期待。”以下的數據也可以提供佐證:在五大領域兩岸關係認知上,政治領域,計有七成民眾認為雙方關係穩定或兩岸官方關係穩定,只有一成九認為“低迷”;經貿上,六成三認為雙方合作競爭或互利,只有二成八認為兩岸競爭;社會關係上,七成四認為雙方和緩或熱絡,只有一成八認為“低迷”;“外交”上,五成一認為和緩或對立降溫,四成認為“高度競爭”;軍事上,有五成八認為和緩或友好,只有三成感覺處於“緊張”。
  欣慰之二:台灣民眾對大陸觀感在改善。六成三不認為大陸國力強盛將危及台灣,樂見大陸持續發展。六成九認為大陸發展成世界第一強國的機會濃厚。聯繫到台灣其他幾個民調中,認為“大陸是對手或敵人”的一般在10%以下。可見,在台灣民眾心裡,對大陸的正面看法在不斷累積,而負面看法在下降。
  欣慰之三:“台獨”未成台灣主流民意選項。雖然從二OOO年起,每年主張“台獨”的人數略增,到今年已累積增長五個百分點,但主張急、緩獨者共計三成一,而“盡快獨立”僅有一成六。
  再看民調,警示者亦有三 
  警示之一:“獨”長統“消”,反獨任務十分艱巨。“主張統一”者每年下降,從二OOO年來已累計下降十五個百分點。而主張“獨”的則相應上漲五個百分點。台獨在台灣社會有相當的社會基礎,“防獨反獨”任務十分艱巨。
  警示之二:八成多民眾不主張統一,和平統一障礙巨大,路途遙遠。當前的台灣社會,台灣主體意識已成為主流意識,這種意識認為“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我不管你,你莫管我”。台灣當局面對大陸壓力,雖然不公開主張“互相承認”,也要求“互相不否認”,正是這種民意的反映。特別是五成一的人“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現狀”是什麼?在台灣人民心目中,最大的現狀是兩岸“分治”,大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華民國”。這種“維持現狀”的主張,與主張兩岸“和平分裂”很難有本質的區別。
  警示之三:大陸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遭遇挑戰。兩年多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流交往十分熱絡。但台灣民眾在統獨立場上並沒有朝大陸希望的方向轉化。反而呈現關係越緩和,主張統的人反而減少的吊詭氛圍。值得大陸方面體察和深思。這裡面當然有社會心理運動規律在起作用。在近二十年的“台獨主體意識”熏陶下,在前些年“去中國化”的教育下,台灣民眾思想對中國大陸及兩岸關係的認識,已不利於統而利於獨(民進黨就說過,把國民黨“綠化”了)。馬當局上台後,面對這種民意基礎,在兩岸關係和國家認同等大是大非問題上,不敢大刀闊斧地拔亂反正。這種社會意識還在以其慣性向前發展。除了這個原因,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肯定有,其中台灣人民對大陸的感覺乃是決定性的原因。除了許多台灣人不了解大陸,有誤解、隔閡外,更多的恐怕是對大陸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的疑慮、困惑和擔憂。要解決這個問題,大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個原因,大陸在處理兩岸關係中,如何讓台灣人民了解和認同自己的政策,也恐怕是個問題。通過兩份民調,綜合台灣當前主流民意不主張統一、亦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情況,可以判斷,台灣整個的社會心理,正朝主張兩岸“和平分裂”方向移動。
  防“和平分裂”如同防川 
  套用一句老話“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筆者提出防“和平分裂”如同防“川”。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主流民意的追求,統一也不是大陸目前最迫切的選項。台灣方面哪怕今後就是民進黨執政,要退回陳水扁“鎖島”時代和“兩岸衝撞”時代,也是不大可能的。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潮流中,大陸如何針對兩岸情勢、國際局勢和島內政情民情,防止“和平分裂”將會成為一個主要任務。這也同防川一樣,防川者,方略不外有三,曰:“築堤防”、“疏洪道”、“察水勢”。防“和平分裂”也是此三法:一是“築堤防”。這道“堤防”就是“一個中國”,大陸必須在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前提下,運用政治、經濟、外交的手段,引導台當局與大陸公開宣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要向台灣民眾廣泛宣傳,形成一種穩定“大中國”認同觀。這就築起了防“和平分裂”的堅固堤防。二是“疏洪道”。大陸要高度關注和深入了解台灣民意,有的放矢地引導疏通,通過經濟合作厚植共同利益,通過人員交往增加了解,加深感情。通過文化交流和合作實現思想、文化的融合。通過政治、軍事商談化解政治對立、軍事對峙,這是和平統一的不二法門,舍此別無他途。三是“察水勢”。就是密切關注島內外動向,對台獨活動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對台獨勢力的“後台”,要高度“留神”。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台灣人民、台灣當局不會主動要求統一。美國會防範兩岸密切交往,尤其是會阻撓統一進程。對此要有十二萬分的清醒、冷靜;十二萬分的智慧、膽識;十二萬分的耐心、堅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