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西蘭防震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7 15:26:10  


  作者:侯文學 遼寧省大連市 國有上市公司中層管理人員、作家

  新西蘭南島當地時間4日凌晨發生裡氏7.1級強烈地震,造成一些房屋倒塌,電力中斷,但大多房屋安然無恙,僅2人受重傷,其中1名男子被倒下的煙囪砸傷,另一名男子被震碎的玻璃扎成重傷。也就是說,沒有一個人是因住房倒塌受傷的。(見2010年9月5日《京華時報》)強烈地震下人員零死亡無疑是一個奇跡,但這個奇跡是新西蘭科學的地震預防機制創造的。

  新西蘭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地震多發國。歷史上新西蘭曾因地震嚴重受災,1931年發生在北島內皮爾的裡氏7.9級地震和1942年發生在惠靈頓地區的裡氏7.2級地震,分別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對於這次地震,新西蘭民防事務部長約翰•卡特說,地震沒有人員死亡“實在是太幸運了”!但這種“幸運”並非出於偶然。除了新西蘭人口僅有437萬、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小外,更重要的是新西蘭基於對地震的反思,在抗震減災方面不斷探索,現已形成一套實用的經驗和做法。

  新西蘭預防防震工作究竟有哪些成功經驗?主要有四:第一,隔震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科研人員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將特製的橡膠墊用於基礎隔震,目前一些重要的建築物及橋梁上均採用了結構隔震減震裝置,地震發生時能夠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損害。第二,採取了適合本國特點的建築設計。其設計的木框架大玻璃輕型建築,在政府的大力倡導下得以全面推廣,其質量輕、強度高等特性,表現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發生時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第三,建築立法把好質量關,政府在《建築法》和相關的建築規範中,對投資者、設計師以及設計圖、監督施工、責任追究,都有明確規定和流程,以確保建築安全。第四,重視防災減災教育。新西蘭國家民防部印制防禦各種具體災害的宣傳品,內容包括災害的識別、預防,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所有公民人手一套,經過長期的宣傳普及,普通民眾大都清楚地震發生後如何應對。

  我國同樣是多地震國家,許多地區處於地震帶上,但我國地廣人多,與新西蘭國情不同,對他們地震預防經驗不宜照搬照套。由於我們人口密度大、用地緊張,就不宜建底層、木框架、大玻璃輕型建築,但基礎隔震技術、把好建築質量關、重視防災減災教育等經驗都是應該學習的。以建築質量為例,就需要切實下功夫。應該說,在中央和地方的相關文件上和每個人口頭上,對建築質量都是重視的,但卻沒有得到很好落實。近年來,一些在建的樓房、橋梁倒塌事件頻頻發生,最近又出現了西安建築商將鋼筋拉細、合肥一些建築工地用“竹簽墊塊”壘剪子墻之類偷工減料的現象,不能不令人擔心:一旦發生大地震,我們將付出多大的代價呵! 

  做好地震等自然災害預防工作,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勿庸諱言,在抗災救災應急處理能力上,我國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但在防災減災方面尚有許多工作要做。以防震為例,就應該虛心地向新西蘭學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