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一
2009年9月號,總第14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認同與兩岸關係

  耿曙:馬英九即使現在不能在
     兩岸政治上做太多的事情
     也應該為未來處理相關問題有所準備

  我覺得剛剛吳老師的發言,把整個認同問題的討論,放到一個非常清楚的框架裡。這兩種力量一方面是彼此交錯、一方面是相互對抗。在這樣一個框架裡,我覺得很多東西可以得到非常明確的釐清,然後我們可以看到怎麼具體去行動,我覺得就像剛剛黃老師所說的,寄希望於兩岸知識菁英,我認為這是一個方向。

  因為知識菁英也是行動者,可以在文化層面開始做些事情。剛剛張老師說的台灣認同之所以變化這麼快,其實關鍵在過去這些年當中對“台灣意識”的構建(construction)。比方說20年前,我們問一個人,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說自己是“中國人”,因為當時思考這個問題的框架(framing)是文化,是不是中華文化的一分子?但今天被問到同樣問題時,台灣民眾思考的框架是國族:如果你不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話,你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囉。結果認同中國的比例就急遽下降。

  這樣的轉換,主要出自知識菁英的建構。當年李登輝他們也是透過像是“生命共同體”這樣的提法,把之前的framing扭轉過去,因此建構出排他性的台灣認同、台灣國族主義。另外,我們也知道,能跟羽翼已成的台灣國族主義抗衡的,應該就是中華文化,也就是剛剛謝老師說的,我們如何去找傳統文化compatible的部份,以此為基礎,凸出兩岸相同共通的部份,從此把framing扭轉過來,而不是硬去改變民眾立場──在多元社會中,這樣的工作太困難了。

  然後,我同意剛剛吳老師說的,馬英九現在可以不一定要做很多,但他應該要“準備”做些事情,也就是說他應該去想、或有人去想諸如兩岸定位、兩岸走向之類的問題;這樣的大問題不一定能夠馬上端上議程,但是如果沒有一段時間的準備,以後拿出來的東西恐怕會是支離破碎、又是左支右絀、最後裡外不是人。所以,我們可以等,但是不能空等,要一面計劃一面等。

  謝大寧:知識分子既要做兩岸政治框架的提出者
      也希望做框架的詮釋者

  回到我原本的看法,總結來說,我們能做的是比較完整地表達兩岸基本的政治框架:如何處理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整個中國等等,都要有一基本的框架。這個邏輯構想基本應該由知識分子來發動或提出(雖然知識分子無法親自推動),然後“寄希望於兩岸當局”,而且也許某種程度上更寄望於大陸當局,因為在兩岸整個框架上,大陸擁有更大的推動空間。

  知識分子主要是提出建議,但即使是政治人物準備將這些建議付諸實踐,它在推動過程中,還是有很大的層面屬於詮釋的層面,因為政治人物推動的框架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詮釋,也不易成功。所以,知識分子既要做框架的提出者,也希望作框架的詮釋者,而且還要針對這個框架所衍生出的種種問題,比方說民族主義等問題,需要有一個不斷詮釋的過程,而這些都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工作。

  黃光國:中國評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兩岸思想溝通平台

  在兩岸政治框架的建構和詮釋中,知識精英必然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像《中國評論》這樣的平台,對促成知識分子的思想溝通和共識形成,就會發揮十分重要的功能。

  今天大家把這些意見提出來,希望大陸的知識菁英,也可以參加討論,並作出回應。這個溝通平台確實非常好,如果大家沒有一個共同的發聲管道,不知道彼此的想法,便很容易發生誤解。現在大家通過這個平台,很坦誠地把各種問題提出來,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講真心話,對解決兩岸問題,一定大有幫助。

  希望《中國評論》未來在這方面繼續扮演溝通平台的角色,並且邀請更多的大陸學者大家一起參與討論。

  評論員簡介

  張亞中:1954年生;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政治學系博士,德國漢堡大學哲學暨社會學院哲學博士;曾在台灣“外交部”、陸委會任職,在陸委會時參與大陸政策研究與制定;現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著有《兩岸主權論》、《兩岸統合論》、《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德國問題:國際法與憲法的爭議》、《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小國崛起》等十餘部專著。

  黃光國:1945年11月6日生,台北市人;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總統府國策顧問”,海基會顧問。

  吳玉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政治學博士;現在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以及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主任。

  謝大寧: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主修中國哲學,為當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的弟子。曾任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台灣嘉義社區大學校長,民主行動聯盟總召集人,現任佛光大學文學系教授及系主任,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

  耿曙: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副教授、台商研究資料庫主持人,並兼任《東亞研究》主編、《政治學報》執行編輯。美國德州大學政治系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台商研究、兩岸政治經濟、比較政治經濟等。

  楊開煌: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台灣知名大陸和兩岸關係問題專家,現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中國大陸研究學會理事長。

  李明輝:原籍台灣屏東,1953年出生於台北市。曾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赴德國波昂大學進修,於1986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目前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合聘教授、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