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二
2009年7月號,總第13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兩岸關係新格局下台港關係的機遇與挑戰

  我認為,資訊的流通與長期的互動、關心與熟悉度,這不會是短時間之內大陸的城市可以取代的;乃至於雙邊的文化藝術交流,台灣民眾對於香港的影星相當瞭解,對於大陸的不見得如此,反過來香港對於台灣的藝人也都熟悉,所以這種長期累積下來的資產,如果就因整個政治環境的改變,香港在前一階段時期,似乎因為政策未明,沒有很積極的在兩岸交流上發揮以往的優勢,繼續強化台港關係。台港兩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自己認為,香港的國際化程度、金融自由化的程度,是台北想要作為自由金融都市相當好的一個學習重點;而我們很多環保的政策措施,也很值得讓香港取法。明年台北市就可以做到垃圾零掩埋,全部的垃圾不是回收就是燒掉,是台灣第一個做到不需要垃圾掩埋場的城市。香港很多朋友來台北,對於台北市做環保的各項措施,像這些垃圾袋的處理與使用,都是城市治理過程當中大家可以交流的事情。

  我覺得,透過持續的交流、交往與接觸,在兩個相對比較開放的政治體制中密切的互動,會對大陸未來政治發展產生一些長遠的影響。

  張五岳:香港應考慮仲介作用逐步淡化情況下的新角色

  我對直航議題做小小的補充。以去年做例子,去年只有週末包機,往返海峽兩岸的約有500萬人次,其中大約有100萬人次是經過小三通管道,270萬人次經由香港,剩下130到150萬是透過澳門管道。今年如果以平日包機108班的班機,用90%的載客率去算,不管是包機或是一般的定期班機,總共最多不會超過250萬次的運量。你想,100萬人次是走小三通的管道,250萬人次是走直航部分,當然港澳作為仲介點運量必然下降。

  運量下降,但經濟不一定會受到影響,因為會有新增的客源,因為大陸旅客在不斷增加。

  所以我們探討的點有兩個,第一,香港作為兩岸人員往返與運輸的仲介角色必然是會淡化,但仲介角色淡化不代表一定會影響經濟,重點是如何把兩岸三地的餅做大;特別是因應兩岸關係新形勢下,強化與創造台港關係的新機遇。第二,縱使香港作為兩岸人員與經貿比重的仲介角色式微,但如何運用兩岸三地新的情勢新的機遇,共同創造新的利益,使兩岸關係非但不會對香港的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可以追求新的利基,共創兩岸三地的三贏這才是大家要考慮的重點。

  鄭安國:台港關係與交流要回到正常的機制下運作

  大家剛剛提到的大多是兩岸直航之後對香港的影響,或者兩岸關係發展對香港的影響。我有一個觀念認為,台港關係與交流還是要回到正常的機制下運作,因為兩岸的直航而造成香港旅客的減少,就香港或就大陸北京來說,也是應該面對的問題,不適宜用其他的方式、或非市場機制來維護。

  剛剛也有人提到,大陸現在之所以沒有馬上放寬直航的班次,是因為香港的緣故,我想可能是階段性的策略;但就長期來說,兩岸交流和台港交流都應該讓它回到一個正常的機制,就是讓它更自由、更開放地去做,旅遊方面應該如此,經貿交流、文化交流、藝術交流,或者其他經驗交流、政府交流、官員交流等方面亦然,都應該逐漸朝著開放的方向來走,這樣的話才走得遠,不會扭曲本來應該有的現象。

  在台灣跟香港之間,其實一直都非常密切,後來不斷演變,但香港對台灣的關心一直存在,後來因為大陸開放之後,香港有很大一部份的注意力轉移至大陸。在這方面,台灣應該多做一些努力,譬如我們希望多吸引一些香港的觀光客到台灣,我們必須要多行銷、多推動;香港方面希望保留多一點台灣旅客過境香港,也要遵循市場機制,到台灣來行銷。

  現在政治上的框框當然還是存在,可是政治框框慢慢地鬆一些,在鬆一些的時候,某些東西就可以期待;我們剛剛討論到的是,到底有哪些東西可以推動?我想官方開放的態度本身有很大的帶動作用,假如特區行政長官到台灣來或是會見台灣到訪的縣市首長。若能這樣做,對於引起香港人對台灣的注意力,或者台灣對香港的注意力是有帶動的作用,這些方面都是政府可以去做的。

  台灣的官方一直很希望推動台港關係,可是在香港方面,總有一個只線橫亙其間。假如只線可以化除,我相信台港關係可以進到新的台階。到底北京是期待怎麼樣的一個台港關係?這是一個重點,因為台港關係未來的發展還需由北京定調,到底要走到怎麼樣的地步,我也希望北京方面看待台港關係能夠讓像兩岸關係一樣解放思維,用更高的戰略高度來看台港關係,這對於兩岸關係是有幫助的。

  陳淞山:兩地交流互動
      應該在更多層面有所突破有所表現

  就我所瞭解,台灣現在跟香港處於一個這麼好發展的時機,那個步伐應該踏得很快,也沒有以前那麼多需的顧忌與聽從上面政治辦事的障礙。上面也很希望香港自己走出來,不然你要怎麼實現“胡六點”?跟台灣有更多交往?跟民進黨有更多新的開放關係?

  香港好好去走,表現給中央看也好,或者香港需要這樣走也好,這兩個心態對香港政府來說,過去的傳統的心態與角度都需要改變,以前有以前的背景。同樣地在台灣,從國民黨的角度、或從民進黨的角度來說,事實上跟香港的關係也會更緊密的發展。

  香港有很多很好的經驗、甚至也有很多不好的經驗,都值得台灣瞭解與學習,瞭解其挫折,瞭解香港在與中國大陸經濟往來關係裏面,碰到的各種問題,事實上這些問題的情況對台灣來說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我一直認為這些機會都是很不容易的。

  事實上,台港關係還有很多層面可以繼續發展,不久前我也才安排兩位香港的全國政協委員到台灣來訪問與旅遊,到宜蘭礁溪一起泡溫泉,7、8個人在大眾池泡溫泉,又到內湖陽明山的山上吃土雞,這些交流的經驗跟香港朋友的關係,基本上本來就會愈來愈熱烈;不久前香港的大學教授到日月潭、涵碧樓,到南投的一些地方居住,住了兩個晚上,說像人間仙境一樣,因為在香港看不到這些地方,到東南亞去也沒有享受到這麼好的休閒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