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二
2009年7月號,總第13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兩岸關係新格局下台港關係的機遇與挑戰

  兩地應該建立更直接的溝通管道和解決問題的機制

  剛剛大家一直提到香港的簽證,我自己從95年至99年在香港工作。這些年來,台灣民眾到香港的簽證變化過程,也可以說是台港關係發展的變化過程。98年,台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民間團體負責人應邀到清華大學參加一個重要的活動,北京那邊的活動還有非常高層的領導參加。他想先經過香港再去北京,結果香港不同意他的入境申請。他可以去北京演講,卻無法入境香港,相信絕對不是北京的意思。這個事情他找到我,我就把這個訊息跟香港政府反應,我說這不太合理吧,假如讓外只知道了,實在是件很突兀的事情,後來香港政府才同意他在回程的時候進到香港。這是台港關係沒有隨著兩岸關係發展的例子。後來變成持有台胞證入大陸簽證的,可以過境香港,這是第二步的發展。4月27日之後的改變,又是一個新的發展。

  還有一種情況是香港政府的資訊跟不上,像剛剛蔡秘書長提到的那一點。他已經當上局長了、或者當經濟部執行秘書,但是香港入境處可能還沒有他的資料,所以他可以進去,但後來香港知道他是局長就不行了。

  曾經有一位財政部的高級官員,他在財政部當司長、次長的時候,可以拿多次證進出香港,後來他卸任後轉任銀行的董事長,香港反而不給他多次證,改為單次證。原因極可能是他當次長的時候,香港那邊沒有資料。後來他當銀行董事長時,他擔任財政部高級官員的資料,才呈現在入境處的資料庫中。所以產生這種狀況,不是政治因素,而是有時候資訊有落差。

  我期望,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台港關係能夠跟得上腳步,逐漸走向正常化,有一個更直接的溝通管道、更有效的解決問題機制,甚至在某個時候,香港也能夠在台灣設立駐台機構。這才能夠解決問題,也使台港關係正常化。這些都要雙方互設機構之後才有可能。

  官方交流欠缺
  不利相互優勢互補

  台港兩地的民間交流或各種交流其實是非常多的。在經貿方面,貿易額非常大,港台之間相互的投資,如Hangten、Esprit、屈臣氏……等等。兩地的文化交流,譬如說通俗文化、電影、流行歌、影視明星等交流非常密切;兩地人民的往來,雖然有人認為旅遊方面還可以再增進,可是基本上數字並不算低,因為這些都是看香港對台灣老百姓有多大吸引力,或台灣對香港有多大吸引力來決定,所以民間的交流是不缺乏的,比較缺乏官方的交流。

  另外雙方在交流合作方面,因為大家不那麼認識對方的優點,所以沒有充分運用對方的優勢或者學習對方的長處。

  一般人看香港的長處,都會認為是香港的服務業或金融業,這些是我們台灣可以學習運用的優勢。其實,香港也有很多其他地方,可以供台灣學習的。譬如在教育方面,特別是中學教育,他們的一套制度確實有台灣可以學習的地方,香港對學校、學生的評鑒體系都非常精確與周延。其他像城市規劃、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也做的很好。台灣的工業、科技發展經驗,也可供香港參考。

  香港政府如果可以同意或是推動官方交流,我相信會帶動兩地老百姓、私人企業,或者是一般機構的交流、學習、會使大家更有興趣瞭解對方,甚至運用對方的優勢。我認為台港之間的關係雖然受到兩岸關係的局限,可是我們希望還是能夠慢慢發展、循序漸進,逐漸走向“關係正常化”的地步,讓香港學習到台灣的長處、台灣也運用到香港的優勢,這樣對兩地老百姓都有好處。

  盛治仁:兩岸交流限制減少
      港澳特殊聯絡地位隨之降低


  過去在城市與城市的交流上,我覺得香港是站在一個比較先驅的地位,等於說其他大陸城市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所以沒辦法有這麼高層次的交流和互動;到了現在,我個人覺得台港關係是有些隱憂。

  第一點,過去的香港與澳門處於比較特殊的政治地位,台灣有政治考慮或敏感度的時候,都會透過港澳做為一個先接觸的物件;現在的禁忌與顧慮都比較少了,交流轉為全面性,所以我覺得港澳的相對重要性在兩岸關係裏是很明顯地下降。

  我剛好在台北市政府兩年,第一年政黨尚未輪替、第二年是政黨輪替,感受是很深的:第一年的時候,除了香港、澳門以外,其他城市來市政府拜會的很少;現在我們已經多到,要建立一個機制,因為任何時間都會有省級或市級的領導人在台北想要安排拜會郝市長,市長如果都見的話,已經沒有辦法在上班時間負荷這樣的會客量。這是很明顯的轉變,因為都是我這邊在做行政協調作業,我非常強烈的感受到,這就是從量變轉為質變的過程;本來沒有甚麼城市級的交流,現在省級、市級多到任何時候都有。

  我的意思是說,港澳原本是兩個重要的單點,可是現在變為全面之後,如果沒有想別的辦法突破,它自然就被稀釋掉。譬如說,我們跟上海都已經談到機場的直航跟科技園區的合作,然後兩個市長要辦城市論壇了,再跟香港去做別的交流的時候,衝擊當然就沒有那麼大,這是我看到的現況。如果純粹縮小到台港關係的時候,這的確是一個很明顯的變化。

  另外一點,我也同意邵老師談的,或許直航對於香港轉機的衝擊還沒有那麼大,據說目前是有影響,但不是那麼大,因為剛剛所說的票價結構,而且包機現在還沒有常態化。但大家可以想像,現在一定是一個過渡期,等到各大城市的包機變成常態化,票價結構又趨於降低穩定的時候,香港還要面對大量的台灣旅客不再透過香港轉機的事實,這又是另一波的轉變,現在還在轉型期。這是台港關係很直接地在政黨輪替後產生新形勢,確實朝互動頻率降低、重要性降低的方向演進。

  兩地交流須注重展開優勢互動

  反過來說,情況也不是完全那麼悲觀,畢竟就香港來說,有許多特點無法取代,例如兩邊都實施選舉制度、對彼此關心程度都很大。第一個我覺得香港的特點是,兩邊的設備結構畢竟也比較相近,跟其他城市的差距沒那麼大,而且香港長期對於台灣的政治非常關心,對於我們的選舉非常關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