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航怪譚:南中國海的 《聊齋志異》

http://www.CRNTT.com   2014-03-14 09:21:16  


 
馬航怪譚反常背後的玄機

  目前圍繞失聯的“馬航怪譚”存在幾個違背常識之處:一、早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中期,港澳台、新馬泰就是大陸人在嘗試“國際化異文化經歷”的常規區域,以至於在中國許多偏僻的小城都可能在超市貼出標語,購買某種物品獎勵新馬泰旅遊,也就是說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區域是一個相當成熟、中國人經常光顧的旅遊區域,“新馬泰”是東南亞或者廣義“東盟人”(1+3)的跨文化交際的客廳,絕非充滿謎團、地理複雜、氣象詭譎的“百慕達三角”區域。

  如果將馬航這條“機聲鼎沸”的旅遊熱門航線的沿途路徑比擬成“百慕達”是極不合適的,目前中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多國在這一區域的翻箱底式排查,以及少到可憐的確定信息有悖常理。

  其二,馬航失聯事件一開始,它出現了非常“業餘”、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信息發布模式。一般來說,信息是能減少不確定信息的任何事物,而謠言是厭惡真空的,當占據話語空間的確定信息不可獲得時,謠言就會去占據空間。馬航事件後,越南、馬來西亞方面時常閃爍、閃回、低頻度、低效度的信息發布方式,不僅造成公眾認知事件的困難,也對事件所涉家屬形成了二次傷害。

  其三,此次事件還從一開始就出現了某種令人焦慮難安的延遲和拖沓,這涉及與馬航事件直接關聯的航空公司、空管部門、現場調查、信息協同、航空識別、護照管理、對外發布、家屬安置、媒體溝通等部門和事態調查環節。這些反常、異常、失常造成事件發生之後的一天,甚至兩天之後,真正核心的信息都不超過500個漢字,餘下都是出現在社交媒體網絡、傳統媒體、社會公共空間的焦慮、猜測和喧嘩。

  諷刺的是,如何理解馬航失聯事件到目前為止所造成到“怪譚”現象?答案仍在碎片化、反常識的信息謎團裡。

  早在失聯發生之前,馬航失聯所涉及區域為幾類新聞所“密集轟炸”:這包括菲律賓與中國圍繞南中國海島嶼問題的爭端,越南與中國在涉及領土等問題的民間激烈情緒和政治風波,日本與中國在釣魚島話題上的頻密過招和交鋒,南中國海區域所涉及國家以及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在中國南中國海防空識別區問題上的嚴重分歧等。

  因此,馬航事件發生以來的信息邏輯性,雖然在“飛機去哪裡了”“馬航客機到底發生了什麼”等問題上出現極端碎片化和自相矛盾,但是在“南中國海”這個主題上出現了多種信息的耦合,某種程度上對現實格局形成確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