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航失聯:政治因素拖慢搜救效率?

http://www.CRNTT.com   2014-03-11 10:11:09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訊/馬航MH370仍舊沒有消息,各國搜救力量也在相關海域緊張的工作著。但搜救工作往往牽涉各種政治以及軍事因素,並不僅有“人道主義”那麼簡單,而救援的效率也自然會被各種繁雜的手續與交涉拖慢。 

處置海上搜救難度很大,軍方力量一直是搜救中堅

  根據《博客天下》雜誌日前對曾參與泰坦尼克號殘骸發掘及“消失”的法航447號航班黑匣子定位的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蘇珊·艾福瑞主席及大衛·加洛教授的專訪:在美國有一種說法,在大海里找一駕飛機,就像在“幹草堆”里找一根針。而由於海洋中水流和風向的不段變化,就連確定“幹草堆”工作(確定可能搜尋範圍)都是極其專業且困難重重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是專注於海洋科學與海洋工程的非盈利私人研究和教學機構。成立於1930年,是美國最大的獨立海洋學研究所。)

  正因為難度很大,海上一旦出現事故需要搜救,僅僅裝備普通雷達、聲呐和望遠鏡的民用船只的搜救力量就會顯得實力不足。相比之下,偵察機、巡邏機載有多種探測設備,對海上目標的搜索能力很強。軍艦在搜救時同樣有裝備上優勢,不僅速度遠勝過民用船只,探測能力也更強大。比如中國軍方此次派出的“昆侖山”登陸艦,可搭載高速氣墊艇與大型直升機,具備強大的通訊指揮系統,還有醫療設施,救援效率遠高於一般艦船。

  而根據法航447空難事後處置經驗,法國軍方在客機失聯後不僅出動了遠程巡邏機、預警機和普通救援船,還出動了一艘攜帶有2艘小型潛艇的潛艇救援艦和一艘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出動潛艇救援艦、攻擊核潛艇的目的是希望利用艦艇上的先進聲納設備,盡快確定失事客機殘骸的海底位置,以打撈起更多遇難者遺體以及客機的黑匣子。儘管當時未能在第一時間有所尋獲,但法國方面在2年後的第四輪搜索中得以發現海底客機殘骸也是依靠3艘小型無人潛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