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有條件避免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災

http://www.CRNTT.com   2010-05-02 08:39:08  


 
  一直以來中國同樣採取了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經常項順差甚至在07年達到GDP的10%。金融危機以前,中國貨物與貿易淨出口對GDP貢獻一直較大,2005年此貢獻率達到24.1%,與八十年代的日本十分類似。

  3.相似的低消費率。1965~1989年,日本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中,其消費率持續低於60%。中國自2000年以來,我國消費率同樣偏低,並不斷呈現下降的態勢。相應的收入分配結構和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體制性因素,制約了中國消費率的提高。2008年我國的居民消費率為35.3%,同年美國居民消費率為70.1%,印度為54.7%。

  4.相似的寬貨幣政策。1980年代的日本,由於擔心不斷升值的日元會對日本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日本央行迅即加大了國內的貨幣供給量。貨幣供給的年增長率多年維持在10%以上。M2占GDP比重持續上升,從1980年140%左右的占比,增加到91年泡沫爆發前的近190%,大量的貨幣投放,造成了當時的流動性過剩。在寬鬆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日本全國掀起了國土開發熱潮。大量資金流向了股票及房地產行業,使得資產價格出現暴漲,泡沫積聚。

  中國於2008年11月啟動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金融政策轉向“積極”,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五次降息。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樣表現在,近幾年來的M2占GDP比例年年攀升,居高不下。從2000年的135%,達到2009年的180%左右,高於發達國家水平。2009年,全年新增貸款9.59萬億,同比多增4.69萬億元,同時M2增速之高史無前例。2010年2月M2增速仍高達25.5%,全年總體流動性依然較為寬鬆。

  5.相似的穩健財政。日本1973年的石油危機使其經濟陷入蕭條之中,為了克服蕭條,日本大量發放國債,債券市場的急速發展。1980年,財政赤字/GDP比重達到近5%左右,其後財政狀況大幅改善,赤字逐年減少,為日本80年代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

  中國為刺激經濟增長,近幾年財政赤字大幅減少,即使在大幅財政刺激的2009年,赤字占GDP比也只有2.2%,一直依然控制在3%的國際警戒線以下。中日均為走出經濟低穀,採取了財政赤字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從總體來看,並沒有帶來國內通脹率的提高,兩國的債務比例仍在可控範圍,財政政策實為穩健。

  6.相似的資產泡沫風險。1980年代的日本,日本地價、股價瘋狂聯動,資產價格循環上漲。1989年12月29日,日經指數達到最高38915點,此後開始下跌,到1992年8月跌至14309;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資產價格的狂跌,導致企業大量賬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