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四十五歲現象 中國不可不重視

http://www.CRNTT.com   2009-06-03 12:06:59  


 
         獨具特色的“45歲現象”

  將45歲作為人生的分水嶺,且把這個年齡列為人事遴選的標准,恐怕是中國當代社會獨有的現象。在西方社會,這會被視為年齡歧視;在上世紀以前的中國歷史上,人們更遵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自然規律。

  “45現象”是在公務員階層率先興起的。一方面,上世紀八十年代倡導的幹部年輕化,本來是針對陳舊僵化的思想而言的,但卻漸漸收攏在年齡這個“硬指標”上。另一方面,經濟形態變化了,而官員角色仍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這使得當官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有權有利。加上以“任命制”為主的官員選拔體制沒多大改變,使得上級領導的態度比業績更具有晉升說服力。每換一屆領導,就會吸收一批“新鮮血液”,年齡越來越年輕,“45歲”也便成為官員前途的關鍵一道坎。

  於是,便出現高層領導習近平所指出的幾種弊端:一些年輕官員在幹部選拔上做不到“五湖四海”,聽不得不同意見,喜任人唯親;有的公開場合顯得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背後卻在和小兄弟們吃喝玩樂;有的把生活作風當作“小事”,不檢點不自律不自重;一些別有用心者往往利用過於年輕特點,把他們當作“潛質股”加以“投資”。 

  而跨過45歲門檻的官員,有些人會享用來之不易的成果,有些人則十分小心地保全既得利益,“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無事就是本事”僅成為官教條,使得整個官僚體系中的改革銳氣下降,甚至連講話都謹慎格外,常常抄襲總書記、總理的報告。而年輕一代也看到當官的種種好處,報考公務員成了中國的“金考”,競爭之強遠超於高考。2008年平均競爭比例是60比1,2009年則上升為73比1,最優秀的人似乎都要進入官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