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國“保八”,世界複雜心態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09-03-06 08:31:18  


 
  上述數據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大權威機構的預測不斷下調,世界經濟形勢不斷趨于惡化,危機尚未見底。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李向陽對《環球》雜志記者分析說:“此前,人們認爲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抗風險力比較强,因爲日本的金融業沒有捲入次貸危機,而德國以及歐元區的銀行是投行和商業銀行合在一起,監管和抗風險能力都强于美國。但事實上,現在歐元區和日本的信心下降得比美國還要快。”

  2月初,德國和日本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出它們的經濟下跌幅度比美國大,這與此次經濟危機帶來的全球性需求大幅减少有關,日本和德國都是典型的出口拉動型國家;而這次經濟危機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價格衝擊,石油、鋼鐵、房地産價格的大幅下降,使這些相關産業的上下游都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消費信心大幅下跌,從生産到消費全面萎縮;同時,金融危機使銀行惜貸,而民間投資也相應萎縮,因此企業面臨破産、裁員。這樣的一個危機傳導鏈條,導致2009年發達經濟體全面陷入衰退。

  2008年,在世界經濟還是正增長的情况下,中國經濟增長9%,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是20%;“在世界經濟增長爲負的時候,中國經濟增長8%,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超過40%!”李向陽認爲,從量上可以明確地看到的中國經濟增長8%對世界經濟的貢獻。

  爲什麽中國經濟學家的預測增長爲8%,而國際機構的預測却偏低?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對《環球》雜志記者分析說:“産生這樣的分歧,原因是國外機構覺得中國的4萬億刺激經濟還不够,特別是外需的减少使他們對中國經濟比較擔心。他們忽視了中國經歷了最近10年的高增長所積累的潜在能力,中國在基礎設施上,勞動力資源上,中國積累的儲蓄,這些使中國經濟的潜在增長速度在9%左右,因此實現8%的增長不是太困難。”

  中國政府推出的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與美國、歐洲、日本的刺激方案有著本質上的差別。李向陽指出:“在中國的刺激方案中,對基礎設施的投資超過50%,而美日歐的方案主要是把錢花在减稅、社會保障以及新能源開發等方面,其對基礎設施的投資都低于中國。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對産業上下游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這是中國應對這次危機的明顯特色。”

  中國政府在應對危機上出手既快且重。中央財政2008年12月份1000億元的投資從項目到資金已經完全到位;春節以前第二批1300億元的投資從項目到資金也已經完全到位。到目前,投資的刺激作用已經顯現,鋼鐵價格已經連續數周回升,1月新增信貸1.6萬億元,股市回升,這些都證明中國刺激經濟的措施已經開始見效。

  在2009年如此惡劣的世界經濟形勢下,中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經濟最大的貢獻,而中國爭取實現8%的增長,也是基于對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的考慮。短期看,實現8%的增長才能吸納足够的就業,降低企業破産率,保證財政收入的增長,從而保證社會的穩定。從中長期看,8%也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莊健指出:“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調整産業結構,保持一定的增長率是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