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改變非此即彼的極端思維 | |
http://www.CRNTT.com 2012-08-06 11:05:29 |
在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周,國人談論最多的是“金牌至上”現象。本來,這種議論有利於大家對競技體育和金牌的重新認識,可是,對“金牌至上”的議論,很快演變為“金牌有用”還是“金牌無用”的爭議。一些網友認為,金牌根本沒有任何用處,出現了“金牌無用論”。 從“金牌至上”到“金牌無用”,是兩個極端。這種極端思維普遍存在於公眾對公共事務的議論中。拿教育問題來說,關於高考制度改革,近年來貌似熱鬧的討論背後,是兩種極端思維在“搏鬥”,而這根本無益於探尋合適的改革思路。 一極是“分數至上”,維護高考。這一派的觀點是,雖然當前高考制度有諸多問題,可是,如不按高考分數從高到低錄取,我國的高考升學將失去公平底線,因此,必須堅持“分數至上”,維護高考。 另一極是“分數無用”,取消高考。這一派認為,當前的高考制度問題實在太多,因此必須取消;鑒於以前的高考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新的考試升學制度,必須拋棄統一考試,完全由各高校自主確定招生標準、自主招生。 顯然,這兩派誰也說服不了誰。前者擔心沒有統一考試,學校完全自主招生,高考格局將混亂不堪,出現更多貓膩;後者則埋怨前者思維陳舊,容忍高考制度的弊端,會對我國教育造成深遠傷害。 其實,推行高考制度改革,不是全盤否定分數在高考錄取中的作用,而是建立包含分數在內的多元評價體系,以及實行基於統一考試的高校自主招生。而認為自主招生就不能有統一測試、不能再看分數,是根本不懂何為自主招生。我國高考制度的問題是,只有分數的單一標準,高校沒有招生自主權,只有被動錄取教育考試部門投檔過來的學生。發達國家高校自主招生中,也採用統一測試成績作為一方面的評價指標。統一測試既保證筆試的基本公平,又減輕單獨筆試的組織成本;另一方面,學業成績可反映一名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而學習能力是任何高校都會關注的學生能力之一。 極端的思維沒有“中間態”,只會加劇矛盾衝突。這在解決異地高考問題時,也很突出。城市戶籍人口普遍反對開放異地高考,而進城務工人員則要求無條件開放異地高考。如果大家都堅持自己的觀念,結果基本上是“水火不容”。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戶籍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坐下來,尋找平衡點,探索最可行的解決途徑。 回到“金牌至上”和“金牌無用”的爭議上。“金牌至上”顯然存在嚴重問題,獲得金牌就是成功,沒有獲得金牌就灰溜溜;為獲得金牌不擇手段,等等,都是違背奧運精神的。可是,反對“金牌至上”,不是走到“金牌無用”的另一極。對競技體育,運動員追求第一,想成為冠軍,這十分正常,甚至是競技體育魅力所在。理性的態度是,不唯金牌是論,尊重每個運動員,享受體育運動的過程,同時,為每個運動員的努力拼搏,為獲得冠軍的運動員喝彩。 極端思維的普遍存在,反映部分公眾缺乏說理的習慣,這與學校教育不注重學生的說理教育有密切關係。長期以來,大家習慣以“觀念先行”的思維分析問題,這種思維習慣很容易讓大家不自覺“站隊”,就如簡單把一個人分為“好人”和“壞人”,並認為好人做的壞事也不壞,壞人做的好事怎麼也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