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評論》月刊第322期內容介紹

http://www.CRNTT.com   2024-10-21 00:42:31  


 
  本期“中美”欄目刊發了華南理工大學區域國別研究中心、印度洋島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彭念,及該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林易非與丁楚儀聯合發表的《中美推動人工智能“向善”發展的主要挑戰與可行路徑》一文。本文對中美人工智能治理合作的現狀、意義、挑戰與路徑進行深入分析,並發現,中美已在人工智能領域建立政府間和民間對話機制,亦取得一些共識和進展,但挑戰猶存。這主要包括:美國對華科技限制打壓衝擊中美人工智能交流合作,美對華“零和博弈”思維破壞中美進行人工智能交流合作的政治互信,中美人工智能領域的法律規則差異和美對華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擔憂阻礙雙方交流合作等。基於此,本文提出,中美應建立1.5軌人工智能對話機制,拓寬中美民間人工智能交流渠道和提升交流效率,避開中美人工智能技術競爭鋒芒,轉向安全治理和倫理規範建設,以促進中美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完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推動人工智能“向善”發展。

  本期“美台”欄目刊發了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博士後田賜,和華中師範大學台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董玲瑜聯合發表的《美台“互疑”:跡象、成因與影響》一文。該文指出,隨著廣大台灣同胞日益認清外部勢力和“台獨”分裂勢力對台海和平穩定的破壞,以及美國不斷下降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威望,台灣島內日漸開始懷疑美國對台灣的各類“承諾”,“疑美論”正在島內不斷發展。與此同時,美國國內逐漸產生“疑台”情緒,不僅懷疑賴清德當局是否會繼續“維持現狀”,並懷疑美國是否還要繼續為台灣問題耗費精力和資源。由此,美台之間的“互疑”關係正在逐步顯露。“互疑”關係的顯露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讓美國和民進黨當局放棄“以台制華”和“倚美謀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與“台獨”勢力之間的矛盾會愈發顯現,兩岸各界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中美共同管理台海顛覆性風險的潛在機遇也有可能逐步出現。
 
  本期“文化”欄目刊發了《杜甫詩歌在清代台灣的傳播》一文。該文作者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蕭慶偉,和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博士生陳聞莉表示,杜甫詩歌在台灣的傳播始於清代大陸宦台文人,至晚清而表現為台灣詩人的主動接受,其標誌即為李逢時的讀杜詩、陳肇興的仿杜、集杜和次杜、以及林豪的集杜詩,其中尤以陳肇興的杜詩接受最為突出。陳肇興杜詩接受是清代杜詩學盛行的主要表徵之一,應當納入杜詩接受史予以考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