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張亞中論國民黨路線國共關係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6-06-05 00:14:00  


 
  兩岸內戰的法理狀態如果不解決,兩岸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這樣對台灣好或不好?國民黨似乎並沒有認真的思考過這個嚴肅的問題,而是用“得過且過”的心態在處理兩岸關係。如果不結束兩岸的法理內戰,台灣在國際空間的問題是不可能解決,兩岸的軍事互信機制也不可能真正建立。在外交上的長久孤立,以及兩岸軍事的對峙對台灣有甚麼好處?沒有兩岸和平協定,兩岸不可能有真正的互信,緊密的經貿關係必然會被曲解為“木馬屠城”的工具,兩岸的認同也必然會在政治敵對的氣氛下繼續撕裂,埋下未來兩岸衝突的種子。

  另一個問題是,為何國民黨不想結束內戰,為何不願意與北京展開政治對話並簽署和平協定?是擔心得不到台灣民眾的支持?還是因為背後有美國的反對?馬英九政府的國民黨並沒有說明答案,反而以“一中各表可以維持兩岸現狀”而沾沾自喜、自我滿足。

  “太陽花運動”的產生,以及2014年“九合一”的敗選,證明了國民黨“只經不政”的兩岸政策出現了困境,已經不足以支撐國民黨的支持度。面對2016年大選時,蔡英文也記取了2012年因為不接受“九二共識”而在兩岸關係上失分,最終導致敗選的教訓,在選前即開始主張要“維持現狀”,並表示要尊重“中華民國”的現行憲政體制。蔡英文的這個主張,等於是在兩岸關係上要走“顯性獨台”的路線(即明確接受“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也認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而企圖模糊與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差異,讓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優勢無法再出現。

  馬英九執政八年以來,民進黨是堅決反對兩岸進入政治談判。民進黨表面是以馬英九可能會“傾中賣台”為由,實質上是擔心兩岸和平協定必然會觸及到兩岸政治定位的討論,其結果可能會衝擊到或瓦解掉民進黨的“一邊一國”論述,因此不斷利用各種理由扣國民黨“紅帽子”。民進黨的策略果然奏效,馬英九在其任內,沒有啟動兩岸政治對話一步。

  “九二共識”是國共兩黨的政治互信。但是2008年以後,馬英九在談論“九二共識”時,只著重於當時的“異”,即“一中各表”,而不提當時“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而改持“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的立場。坦率地說,如果只是“各表”,沒有對“一個中國”內涵的共同表述,兩岸難以共同宣布結束敵對狀態,也不容易簽署和平協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