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王英津析“一中各表”奧妙與應用

http://www.CRNTT.com   2016-05-08 00:02:32  


隨著兩岸關係的向前發展,“一中共表”的條件會逐漸顯現。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教授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4月號發表專文《論“一中各表”的奧妙與應用》,作者認為:“‘一中各表’不是對事實狀態的描述,而是對‘法理狀態’的堅持,即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和‘法律’來堅持台灣自身的‘主體性’。儘管大陸方面出於政治考量而不能接受‘一中各表’,但從客觀效果來看,其在特殊階段的特殊功效毋庸置疑,完全否定‘一中各表’的效用,會影響兩岸關係的向前發展。但是,不適當地誇大‘一中各表’的效用,容易導致‘不統不獨’、‘分裂分治’局面的永久化和凝固化。”文章內容如下:

  眾所周知,國民黨在論及“九二共識”時,總是強調“一中各表”,而大陸方面卻一直不接受國民黨的“一中各表”。既然如此,為何兩岸(國共)雙方還在此基礎上展開了政治互動呢?這其中的緣由和奧妙何在?我們該如何全面、客觀地看待“一中各表”?釐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一中各表”的價值和局限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於我們務實設計兩岸政治關係定位方案具有方法論指導意義。

  從大陸的“一中不表”說起

  要釐清台灣方面的“一中各表”說辭,首先必須釐清大陸方面的“一中不表”說辭。眾所周知,從1987年台灣當局開放赴台灣居民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日益頻繁,許多事務性的問題亟待協商解決。為解決這些問題,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於1992年在香港舉行會談。會談期間,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海協會於1992年11月16日致函海基會,提出大陸方面口頭表述的要點,海協會的表述內容為:“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含義”,①此表述即為後來的“一中不表”(備註:筆者注意到,也有對“一中不表”的其他解釋,此不展開論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