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為何又一次在伊拉克動武

http://www.CRNTT.com   2014-08-11 11:40:51  


ISIS非常残暴,美国“必须得做点什么”
 
  當然,在伊拉克問題上,美國還有比較全面的政治介入,只是收效存疑

  軍事上的保守不代表政治上的不介入。伊拉克內部派別紛爭嚴重,如專題《武裝分子何以能直逼伊拉克首都》所分析,什葉派總理馬利基的“威權”路綫并不奏效,還得罪了少數派。而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其實各個派別之間也只是維持著脆弱的平衡。ISIS正是利用了馬利基的“多數派”對少數的遜尼派的施壓。有的分析就認為,ISIS之所以得到很多遜尼派民衆的支持,其實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外部環境當然也在推波助瀾。ISIS被指得到了一些中東富國的金援。另一方面,馬利基背後也有伊朗政府的影子。所以,美國政府多次批評馬利基政府,希望找到一個能够讓幾派人和解的辦法,另一方面,早前有報道指出,美國也對向ISIS提供資金援助的國家提出了交涉。只不過,伊拉克的局勢至此,要破解困局很難,需要的是多方的和解,這又何其困難。

  結語:ISIS被稱為最危險、最有錢的極端組織,帶著“宏大野心”,其危害可想而知。所以,ISIS逼出美國再次在伊拉克動武并不難理解。只是,這樣的動武多半也是“蜻蜓點水”,人道主義危機依舊懸在伊拉克頭上。(騰訊評論今日話題2014-08-09 第2880期)

相關評論:美軍為何“重返”伊拉克?

  一個月前ISIS剛剛進入伊拉克,我曾經寫過,外部世界會讓伊拉克軍隊自己先扛著,但心裡會有一條底線,一旦過底線,外部武力一定會介入。現在,就是過了底線的這一刻。

  伊拉克“安定樣板”庫爾德已岌岌可危

  ISIS從西北進入伊拉克以後,先是避開東部的庫爾德自治區,沿西南、南下往巴格達推進。巴格達既是伊拉克首都,也是阿拉伯伊拉克的核心,自然是伊拉克軍隊拼全力死守的一條線。ISIS很快發現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於是開始轉向東北部的庫爾德自治區。

  庫爾德其實沒有正規軍,他們是一支叫做peshmerga的民兵武裝。一開始ISIS不過去,原因是庫爾德是強悍的部落民族,它的民兵比伊拉克正規軍更難惹。peshmerga在薩達姆時期就存在,當年他們的武裝反抗令薩達姆頭痛不已。2003年薩達姆一倒,peshmerga直接轉為自治區部隊。整個庫爾德全靠他們自己保衛,基本上有能力把所有麻煩攔在庫爾德之外。他們在自己保衛的領土上過自己的好日子,經濟繁榮,工資大漲。在整個阿拉伯地區的麻煩時期,他們一直是伊拉克一個安定樣板和希望。

  一個團體、社區和國家,文明程度如何,判斷標準之一,就是它對異族異教的寬容程度。和ISIS同為遜尼派穆斯林的庫爾德人,能夠包容阿拉伯人、穆斯林什葉派和基督徒。

  相反,ISIS進伊拉克先占的摩蘇爾,一進去就把號稱有一千六百年歷史的基督教堂給燒了。他們給基督徒只有三個選擇:一,改宗教為伊斯蘭教;二,繳納特殊宗教稅,就是敲詐一筆的意思;三,被殺。後來很快變為“不滾就死”,這樣,留下的所有財產就都是他們的了。而那些基督徒家庭,只有扶老攜幼,向庫爾德自治區移動。途經的那個區域,一片黃土黃沙,炎熱高溫。最後,四萬人沒吃沒喝躲在一個山上,不斷有死亡。而且ISIS正在逼近。

  正因為庫爾德的長期安定,美軍大的裝備都留給了伊拉克軍隊,沒有特別去武裝peshmerga。而現在ISIS從伊拉克軍隊手中繳獲大量重武器裝備,相比peshmerga的輕裝備,庫爾德就變得岌岌可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