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伊拉克戰火和中國企業的海外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7-09 11:27:15  


  中評社北京7月9日訊/自上月初突然惡化的伊拉克北部局勢,使得在當地有眾多大項目、大合同的中國,一時間成為傳聞和熱議的焦點,“兩千多中國石油工人被困無人過問”之類的小道消息,一度傳得沸沸揚揚。後經各方報道澄清,中國在伊拉克的國企員工逾萬人,但在危險區域內的並不多。有國內援引海外報道稱,中國外交部“要求當地使領館組織加快在28日前撤出駐伊拉克石油項目員工”,但核實海外原稿,要求加快撤離的,仍是處於戰區等危險地帶的人員、項目。

  中國國企何以在中東等熱點地區,屢屢遭遇看似不相幹的風險侵襲?

  首先,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一方面對海外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另一方面,為確保這些資源的開發、輸送,及消化巨額外匯儲備,開始大量承接、投資海外大型基建項目和基礎設施工程。

  在國際舞台上中國是後來者,風險低、收益大的地區和領域,往往已被工業化國家的企業、資本捷足先得,這在客觀上迫使中國企業另辟蹊徑,“人棄我取”。在諸如戰後伊拉克、阿富汗、南北蘇丹、埃塞俄比亞歐加登、尼日爾河三角洲等地區開拓。這些地方往往是機遇多、風險也大,部族、宗教、政治、經濟、城鄉、貧富,各種矛盾錯綜複雜,交織纏繞,在這些地方加大“進入”力度,相應就會增加許多風險。上世紀90年代,中國國企利用各國對蘇丹投資風險顧慮重重、猶豫不決之際,在當地獲得投資成功。2003年後的伊拉克石油領域,中國國企又複制了這種“富貴險中求”式的成功。

  中國海外利益近幾年來擴張迅速,而維護海外利益的手段、能力,尤其思維、戰略的演進,卻與實際需要拉開了距離。儘管幾年裡,中國相繼在諸如利比亞撤僑等非常時刻有所表現,領事保護等工作也得到加強,卻仍無法滿足“即時反應”的需要,更不用說通過“無聲的壓力”,消弭隱患於無形了。

  在具體操作中,國內一些責任部門和某些派駐機構、人員,出於對確保國家戰略資源供應穩定的考慮及政治、經濟實際利益的考量,在“項目獲批”和“安全確保”間,注重利益,以致忽略了風險。一些國企經營者則在項目前期調研中忽視風險,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掉以輕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