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靈敏:強勢外交為何保護不了中國人?

http://www.CRNTT.com   2014-05-21 15:52:23  


 
  “中國式強硬”的表現之一就是將“南中國海問題”定義為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的漁政船和軍艦開始頻繁出現在相關爭議海域。而中國在相關海域架設鑽井平台和填海造地則是最新的舉措,這表明在共同開發不具有現實性的情況下,中國開始像越南等國一樣選擇自主開發,加強實際控制。

  應該說,在相關國家不斷在南中國海侵占島礁、開採石油、製造既成事實的情況下,中國的上述做法並無不妥。而從世界上領土領海爭端的現實情況看,往往也是實際占領者的談判地位更有利;在主權問題一時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在可能的範圍內進行資源開發也是普遍的做法。因此,越南和菲律賓在開採了大量石油的情況下對中國的指責是沒有道理的。就如總參謀長房峰輝在美國所說的:現在想不通的就是為什麼其他一些國家打了這麼多井,外界沒講什麼,而中國打一口井,馬上就有這麼多“橫加指摘”。

  然而,即便中國有萬般委屈,外界的“橫加指摘”卻是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外交部發言人動輒斥責別國固然很過癮,民眾聽了也很high,但中國的周邊環境日益惡化也是不爭的事實。這裡面有美國“重返亞洲”的因素,有周邊國家認為中國要維護戰略機遇期而借機占便宜、無理取鬧的成分,責任並不全在中方。但在國際上,一邊倒的輿論環境已經形成,在此次排華暴動之前,越南等國一直將自己塑造成了弱者和受害者,普遍的看法是中國態度強硬甚至具有侵略性。而更糟糕的是,“中國式強硬”除了嘴上痛快,讓別國望而生畏之外,並沒有帶來多少實際利益上的增加。

  在南中國海,中國一方面做了惡人,堅持大部分南中國海屬於中國,天天痛斥菲律賓越南;另一方面實際控制的地方又少得可憐。那麼,問題出在哪呢?

徒有其表的“中國式強硬” 

  根本的一點在於,“中國式強硬”有為了強硬而強硬之嫌,至於為什麼要強硬,強硬的目的是什麼,又用什麼來支撐這種強硬,這些關鍵問題目前仍不清楚。在飽受列強欺辱的背景下,近代以來中國人總是偏愛對外強硬、說狠話的政治家,而很少探究這種強硬對國家利益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於是,強硬的姿態就等於愛國,而主張議和的則難逃“賣國賊”的指控,這成了一種積重難返的政治現實和思維定勢,走向極端,就是意淫式的、形式大於實質的“嘴上愛國主義”,認為別國都不足道,動輒聲稱要打到某某地方去,某國怕中國等等。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這種傾向有愈演愈烈之勢。中國外交官在公開場合斥責別國外交官,外交部發言人把別國對中國的指責嘲弄為“蒼蠅嗡嗡叫”,這樣的做法屢見不鮮,媒體也喜歡炒作這類聲音。這種帶有一定表演成分的做法,或許能成就某些人的一時之名,卻坐實了中國傲慢、粗魯、以大欺小的名聲,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有百害而無一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