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剛:東南亞與中國的崛起接力賽

http://www.CRNTT.com   2013-06-09 09:49:26  


東南亞局勢最大的變化在於緬甸近年啓動的經濟開放與政治放鬆進程。圖為2011年8月19日,緬甸總統吳登盛與昂山舉行了歷史性的會晤,商談民主和解。
  中評社北京6月9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日前撰文《東南亞與中國的崛起接力賽》指出,作為金磚四國的領頭羊,崛起的中國近年來在經濟轉型與增長方面已略顯疲態,其內政與外交領域也遭遇更多挑戰。然而,中國經濟的放緩並不可能阻止東亞繼續崛起的步伐,這是因為在中國的南邊,東南亞地區作為一個整體正呈現出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和區域一體化加速的良好態勢。

  換言之,曾經在1990年代後期遭遇重創並被中國接走崛起接力棒的東南亞,如今正試圖東山再起,重新進入增長的快車道,並在國際舞台上贏得更多的話語權。如果東南亞諸國能夠重奪崛起接力棒並在未來數年內保持穩健態勢,那麼這一地區與東北亞乃至世界其他諸強間的實力對比將會發生很大變化,亞太格局中的東南亞因素將會大大加強。

  從歷史上看,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崛起要早於中國。在日本和“四小龍”經濟騰飛之後,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利用廉價勞動力優勢,在上世紀80、90年代承接了南下轉移來的產業。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暫時結束了這裡的繁榮,產業開始轉移到勞動力供給更為充沛、基礎設施良好,且剛剛進行市場化改革的中國。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速了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的進程,也給東南亞地區造成了複雜影響,一方面東南亞的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了中國,經濟面臨轉型,另一方面圍繞中國為裝配中心的跨國產業鏈的形成,帶動了東南亞電子等產業零配件的輸出,同時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成長以及所帶來的龐大市場,也刺激了東南亞的出口與投資。但總的來說,從 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間,中國增長的速度要大大快於東南亞地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