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靈敏:中國官民矛盾何以激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6-03 12:07:36  


  中評社北京6月3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趙靈敏的文章《官民矛盾何以激化?》,文章說,官民矛盾是目前中國最突出的矛盾,也是仇官情緒、拆遷血案、群體性事件等一系列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的根源;馴服權力和賦權於民,是緩解官民矛盾的一體兩面。詳論如下:
    
  任何對中國近年來的政治和社會變遷有所了解的人,都一定會同意這樣的判斷:官民矛盾是目前中國最突出的矛盾,也是仇官情緒、拆遷血案、群體性事件等一系列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的根源。

  事實上,官民矛盾並不是什麼中國特色。在世界上,凡是沒有實現民主法治的社會都存在這種矛盾。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延綿不絕的也並不是官方所宣揚的奴隸和奴隸主、農民和地主之間的矛盾,而同樣是官民矛盾。只是那時的官員多出身科舉考試,其產生的合法性比較充分;再加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化,軟化了很多人的抗爭意識。但即便如此,農民起義和周期性的王朝更替仍不可避免。

  到了今天,中國老百姓早已不相信孔子及儒家,也沒有幾個人會相信自己的不幸是命該如此;官員的任命制早已讓人們的敬畏感蕩然無存;互聯網革命和民主法治意識的普及,更讓很多人對社會現狀感到憤怒和不耐煩。官僚體制對時代的變遷卻反應遲鈍,不受約束的權力帶來的優越感和對國家機器的迷信,使許多體制中人相信現有的一切會永遠延續下去。這兩方面的嚴重對立,使得官民矛盾愈演愈烈。

  於是乎,人們對官方的一切行為和說辭都持懷疑和否定的態度,導致“陰謀論”盛行,也就是所謂的“寧信民間謠言,不信官方真相”;官員這個群體更被貼上了“道貌岸然”、“道德敗壞”等標簽,被普遍同特權、貪污受賄、官商勾結、包二奶、欺壓良善等醜惡行為聯繫在一起;官員和老百姓發生糾紛,人們會先入為主地認定官員有錯;如果是兩個官員之間的糾紛,那就是“黑吃黑”,誰也不值得同情;如果官員或其家屬遭遇了不幸,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活該”和幸災樂禍。

  在這其中,當然有不理性的成分,有暴民和冷血的因素在。但歸根到底,官員的所作所為,為這種帶有偏執色彩的意識注入了充足的養料。當官員無所顧忌的霸道行為隨處可見時,當地方政府在發展主義衝動下,變成與民爭利的掠奪型政府,你就很難指望民眾的理性和冷靜。當非惡性後果無以引起上級部門介入與干預時,把事情鬧大就成了理性選擇。官方的危機處理方式是能捂就捂,能瞞就瞞,能壓就壓,只求事件盡快過去,而不注重對危機的修復,更缺乏制度層面的糾偏糾錯與自我更新。因此,同樣的事情一而再地出現,同樣的過程一而再地重複,現有體制已經基本失去了糾錯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