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神廟引發戰爭 泰柬兩國為何多次交火?

http://www.CRNTT.com   2011-02-08 09:30:34  


 
  二戰後,法國重新奪回對柬埔寨的宗主權。1946年,他們以“不退讓就反對泰國加入聯合國”相威脅,迫使頂著“前軸心國”帽子的泰國交出1941年5月9日獲得的領土,這其中也包括帕威夏神廟。但1954年,隨著法軍在越南慘敗,泰國再次出兵占領帕威夏,剛剛獨立的柬埔寨立即出兵爭奪,泰柬雙方第一次發生直接衝突。 

  1962年6月15日,海牙國際法院宣布支持柬埔寨對神廟的要求,但既沒有對周邊4.6平方公里爭議領土歸屬作判斷,又將神廟最方便的一條入口劃給泰國,邊界線被劃在該入口通往神廟的第186級台階上。這樣一來,儘管神廟屬於柬埔寨控制,泰國卻握住了通往神廟的主通道。雖然泰國宣布保留意見,還是簽字畫押並撤出了軍隊。 

  2007年,柬埔寨宣布帕威夏“申遺”,遭到泰國素拉育政府反對;2008年6月,柬埔寨將“申遺”範圍縮小到神廟本身,得到泰國沙馬政府簽字認可,卻引來國內“黃衫軍”的激憤。當年7月,神廟“申遺”成功,引發泰國國內廣泛抗議。7月8日,在泰柬聯合公報上簽字認可的泰國外長諾巴敦被迫辭職。15日,泰柬兩軍在神廟發生武裝衝突,雙方互有傷亡。

  由於沙馬的後台是他信,“黃衫軍”指責後者為自家財團獲得柬埔寨商業利益“出賣泰國主權”,2000年的《柬泰諒解備忘錄》本身就有問題。這一爭議隨著“紅衫軍”和“黃衫軍”的激烈鬥爭被迅速政治化、擴大化,“紅黃之爭”最激烈時他信被任命為柬埔寨政府顧問,更讓這種爭議變得十分微妙。

  如今的阿披實政府雖然是反他信勢力,但一般遵循穩健的外交政策,但神廟事件涉及主權,而“黃衫軍”民盟以“主權至高無上”的高帽壓頂,讓政府難以作出妥協姿態,“黃衫軍”政治家和民間人士還多次直接進入爭議地區或神廟,挑戰柬埔寨方面的控制權,並直接向本國政府施壓。且泰國許多研究者都認為,神廟的喪失是法國人畫錯地圖造成的,泰國是受害者,如今神廟雖然在柬埔寨控制下,泰國人卻在自己控制的入口處建造了神廟的山門。迫於政治壓力,阿披實政府不得不表現出強硬姿態。 

  與之相應的是柬埔寨首相洪森的針尖對麥芒。在洪森看來,神廟最初是柬埔寨人建造的,如今也由柬埔寨控制,“根本不存在主權爭議”,因此拒絕妥協,甚至拒絕討論“神廟主權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儘管兩國政府都難以迅速達成妥協,但兩軍在邊界達成控制各自行為的協議是可能的,此前也曾多次做到。至於主權爭端,則很難在短期內有了局,但長遠趨勢則對柬埔寨稍稍有利。這不僅因為歷史淵源,更因為儘管地圖錯誤是主權爭議產生的根源,但泰國在已經發現錯誤的情況下多次放棄合法申訴機會,並在多份法定文件上簽字畫押,如果反悔就意味著推翻歷屆泰國政府對1962年海牙國際法院仲裁和2000年《柬泰諒解備忘錄》的承認,勢必帶來難以預估的重大後果。(作者:陶短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