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上海戶籍改革:僅試行三年給人想像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09-03-08 07:15:40  


 
  我國社會當前的關鍵問題幷不是去直接關注基尼係數的大小,而是應該高度重視解决農民工問題。特別是要允許和加快人口流動的同時,逐步解决城市的“農民工”問題。

  撰稿•張仲禮 王泠一 陳莉莉

  當前,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危機因素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各國政府都在尋求良策以謀求宏觀經濟的穩定性。與此同時,各國尤其是抵禦這場危機的主流國家的經濟學家們,也開始了嶄新的戰略思考和理論反思。這種思考和反思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國民生産與收入分配。其亮點分別是:在關于“國民生産”的研究領域,開始在批判GDP崇拜;而在關于“收入分配”的研究領域,已經突破了基尼係數的盲區。上海社會科學院年輕的經濟學人權衡研究員,在他的著作《收入流動與自由發展》中,對後者有著深刻的闡發。

  權衡來自于西北腹地蘭州,對于東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感性認識豐富。因而,在上海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開始致力于一項長期的科研項目——貧富差距與分配公平的系統研究。爲此,權衡還去了印度——這個據說和中國有很多類比性的國度進行貧富差距的實證調研。在那裏,他發現用單純的西方經濟學概念如基尼係數來進行中印兩國社會生活中的貧富差距比較,已經很難得心應手了,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符合發展中國家實際的修正或補充。

  一般的讀者都瞭解,運用基尼係數這一相對傳統的分析工具,也能够大致判斷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均衡水平;那麽,經濟學家爲什麽又要對它進行深刻的揚弃呢?經常參與國際高級學術討論的權衡在他的新著中開宗明義:目前,發達國家對于收入分配的考察,已經開始從原來關注靜態意義上的基尼係數轉向研究對收入流動性的動態分析;而較强的收入流動性,特別是當向上的收入流動大于向下的收入流動時,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衝突就會大大降低和减少。這一嶄新的理論視角及其系統思維,是改革開放30年後繼續前進的中國社會所迫切需要的。而2009年2月,訪問英國——這一西方古典政治經濟學故鄉的中國總理溫家寶也這樣斷言: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衆手中,那麽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爲它注定要威脅社會穩定。這一斷言,也贏得了英國朝野的廣泛尊敬。

  顯然,這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而是東西方宏觀經濟治理思想的有效交融。這也使我們發現原先的基尼係數概念,在現實的工具運用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盲區。那麽,盲區主要表現在哪里呢?權衡認爲,基尼係數概念誕生80多年來,雖然是國際機構曾經普遍采用的一種度量收入差距的分析工具,但是這一工具的運用前提很明確——市場經濟發展極爲充分、信用制度和相關體系健全、統計指標和工具比較完善,等等。也就是說,基尼係數概念的適用條件决定了它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基尼係數作爲一個衡量收入差距的“總量概念”,無法真實地反映收入差距的“結構差异”,而且忽略了大國發展的空間和區域的不平衡、階段性差异以及各地錯綜複雜的异質性因素。因此,這樣的基尼係數比較以及直接套用“0.4的國際警戒綫”結論,幷以此作爲政策設計的依據,不僅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而且無助于社會貧富差距問題的有效解决。

  因此,基尼係數在現實中國的適用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大規模人口流動因素對城鄉收入差別、地區收入差距擴大所産生的抑制效應甚至是緩解作用。如果簡單地使用數字計算結果表示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和地區收入差距,忽略人口流動因素對收入分配的積極效應,必然是不符合我國當前收入分配和財富分配的現實情况。所以,權衡特別强調:我國社會當前的關鍵問題幷不是去直接關注基尼係數的大小,而是應該高度重視解决農民工問題。特別是要允許和加快人口流動的同時,逐步解决城市的“農民工”問題,使得他們能够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逐漸獲得市民待遇,特別是解决他們在城市的住房、子女教育、基本醫療和社會保障等,確保他們能够順暢地自由流動,在流動中獲得穩定的收入,進而緩解城鄉收入差距和地區收入差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