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四海連動下中美競合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8-10-16 00:12:31  


 
  為避免美國進一步介入釣魚台爭議,中共近年來除強化在當地的軍事活動外,也致力於改善與日本的關係。例如,2017年中日建交45周年時,中共外長王毅強調“45年的經驗教訓,足以使人們認識到中日關係的癥結所在和健康發展的至關重要”。〔31〕2017年9月2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總理李克強互致賀電慶祝日中關係正常化45周年,係十年來首例,〔32〕雙方表達對日中關係穩定發展之期待。2017年12月5至6日,中日雙方在上海舉行“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同意建立海空聯絡機制,〔33〕顯示日中關係持續增進。2018年5月9日,中日韓在東京舉行高峰會議,李克強以“雨過天青”形容中日關係已“峰迴路轉”,〔34〕安倍在會後的聯合記者會上亦稱中日關係將“從競爭走向合作”。〔35〕

  五、結語:台海新形勢下的中美競合關係

  台海情勢經過馬英九政府八年的執政,維持了相對“風平浪靜”的狀態;但在台灣二次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因民進黨執政而陷入僵局。與此同時,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兩岸政策缺乏穩定,也為台海情勢投下了重大的變數。中共視“台灣問題”為最重要的核心利益,不容外人“說三道四”;但美國以區域安全利益為由,也不可能對兩岸關係的變化視而不見,保持“觀棋不語”的態度。中美之間的利益衝突,有可能因“台灣問題”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台灣也會因“重美輕中”,面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命運。民進黨政府應該認識到台灣在中美競合關係中的處境,官方才會因此強調:台灣不會和中共進行惡性外交對抗,會進一步深化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的實質關係,特別是在經濟與安全層面上建立更密切的夥伴關係。〔36〕這樣的說法是站在台灣自身利益出發,也是持續台灣長期以來的大陸政策和對外政策。問題是,面對“四海連動”下的中美競合關係,“不對抗”就能讓台灣置身事外嗎?

  歷史上有兩次重大事件,記錄朝鮮半島和台灣的關係。一是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當時戰爭的源頭雖是朝鮮,但戰後《馬關條約》卻把台灣割給日本;二是1950年韓戰促使美國強化與台灣的軍事合作,結果形成了兩岸的長期對峙。這兩次事件都讓台灣被迫受到牽連。涉及東海和南海的領土爭議,台灣也身處其中,一旦形勢發生變化,就有可能陷入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的矛盾困境。如何趨吉避凶,是台灣執政當局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