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四海連動下中美競合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8-10-16 00:12:31  


 
  習近平重視周邊安全,希望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來完成他“兩個一百年”的民族復興目標。大陸學者閻學通認為,維護周邊地區的穩定,是中共“預防性”的戰略利益。因為周邊地區的政治不穩定,或是發生軍事衝突,有導致“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後果。〔5〕而學者阮宗澤則認為,中共十九大報告強調“兩個不變”:一是“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二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6〕顯示中共對自我發展及在國際社會的角色,仍具“韜光養晦”思維。

  “韜光養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避免衝突,尤其避免與區域內的強權形成對抗。閻學通曾以美國為例,認為中共如與美國形成對抗關係,則中國大陸的戰略安全利益將受到全面威脅:第一,會導致美國在亞太合作中強化日美聯盟,以日本平衡中共在亞洲的大國作用,而中共則失去利用日美矛盾的可能;第二,會造成美國加強對中國大陸分裂勢力的支持,使中國的統一安全受到威脅;第三,會被其他國家用來增加他們在與中共解決矛盾時討價還價的籌碼。〔7〕由此可見,中美對抗對於中共外交利益的損害,會特别反映在中國大陸的周邊地區。

  二、美國亞太戰略

  美國在“911事件”後展開外交戰略東移,東亞是其重要的對外政策目標,而中共則被視為主要的對手。儘管有人認為,奧巴馬時期的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是以應對中共挑戰為戰略目標,但奧巴馬政府於2015年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還是強調要和中共發展一個“對雙方人民、地區和全球有利的建設性關係”。〔8〕特朗普上台後,在他2017年12月任內推出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則把中共視為“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爭對手”,〔9〕並在年度《國情咨文》中強調“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已受到來自中共的挑戰”。〔10〕

  為何特朗普對於中共的戰略定位和中美關係的看法,會出現較其前任如此顯著的變化?我們在此引用大陸學者王緝思和美國學者李侃如(Ken Lieberthal)的共同研究認為,這是由於中美雙方不斷增長的“戰略互疑”(Strategic Distrust)所造成。王緝思和李侃如把“戰略互疑”,歸納為三個主要來源:一是不同的政治傳統、價值體系和文化;二是對彼此的決策過程以及政府和其他實體之間關係的理解和認識不夠;三是對中美之間實力差距日益縮小的認識。〔11〕綜合上述三項因素,我們認為:

  第一,中共實施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已對長期以來美國對中共採取的“和平演變”戰略,形成了重大的挑戰;換言之,中共並未接受美國眼中的普世價值,也沒有仿效美國引以為傲的政經發展模式,就已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並且成為世界舞台的要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