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如何抓住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3-08-09 08:49:03  


 
  一是全球性城市。城市是跨國企業開拓全球化的載體和重要節點。只有全球性城市才能具備足夠的內需規模去虹吸全球創新要素。全球性城市不僅是指城市的規模,而且是指城市的高度開放性、高度發達的承載和容納能力,及其彰顯的個性和特色。中國如能把一些條件較好的特大城市建設成為像紐約那樣具有較強綜合功能和輻射力的全球性城市,或像香港那樣擁有突出的金融、交通、會展功能,或像日內瓦那樣以優美的環境和一流的服務吸引國際組織和機構,那麼我們就真正具備了依托全球性城市實施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戰略的載體和基礎。

  二是全球性產業。中國實施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戰略,不能在封閉條件下追求產業門類的完整性,也不能以形成“全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為戰略目標,而應該通過在產品內分工中形成競爭優勢。在全球產品內分工格局下,產業升級的形式不再表現為產業的整體升級和完整的產品價值鏈升級,而是對某一具體環節、生產流程和工序等的專業化和精細化。因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推進產業升級的努力,就不能像過去那樣要求整體的價值鏈升級,而應對某一產品價值鏈的某一功能環節、生產階段、工藝流程、技術特征逐步推進,從某個零部件和中間產品做起,最終實現在某一價值鏈高端環節的升級。同樣,中國產業政策的目標,就是要追求在全球專業化基礎上的規模經濟和高度的差別化,即在細分的全球市場內培育“小巨人”和世界品牌。

  三是全球化企業。為改變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被俘獲者”地位,首先需要通過擴大內需和競爭,塑造中國企業在國內價值鏈中的“控制者”地位,或作為全球創新鏈中掌握技術高端的一員。根據國際經驗,中國企業需要在產業政策的支持下,通過效率競爭和不斷淘汰,首先在國內完成行業內的大規模收購兼並等重組活動,尤其是必須放手讓民營企業進行市場的“進入/退出”活動,從而逐步誕生民營性質的巨型跨國公司。這是形成中國跨國公司所必須走出的第一步。其次才是進入國際市場的競爭和收購兼並活動。只有經歷了這兩個過程,中國才可能真正擁有具有全球地位的跨國企業。

  四是全球化人才。全球化人才是經濟全球化的第一和核心資源。如果說過去的經濟全球化在要素結構上,是以引進資本、機器設備、技術為焦點,那麼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就要以人力資本創新為焦點;在工作抓手上,前者重點是對基礎設施、出口導向的開發區等進行建設,後者則要以建設各種軟性的創新平台和創新環境為主;在政府政策上,前者主要是針對物質資本的引進實施各種優惠政策,後者則是針對人力資本創新進行物質、精神和文化的鼓勵和誘導。為此,要把引進和培育高端人才作為實施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戰略的主要手段。就當前來說,我們應該趁西方經濟長期陷入衰退的極佳機遇,吸納一大批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同時要把提升本土人才的全球化素質作為根本之策,逐步推進教育國際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