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如何抓住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3-08-09 08:49:03  


 
  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紅利對中國的影響

  文章表示,實施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戰略,不僅有利於中國獲取人才紅利和創新紅利,而且將產生深度開放促進全面改革的制度創新紅利,從而全面提升中國經濟社會改革和發展的高度。

  其一,實施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戰略,有利於中國把逐步消失的人口紅利逐步轉化為人才紅利。第一輪經濟全球化發揮的是中國人力資源的高性價比優勢。世界工廠地位的建立,使中國低端勞動力要素獲得了充分使用,但也讓出了高端要素市場。轉向以中國的市場容量吸收全球先進生產要素的全球化戰略之後,由於擯棄了簡單的國際代工和加工貿易,更多地進行自主品牌創建,這將使人才而不是低工資的勞動力成為開拓本國和全球市場的第一資源和第一要素。

  其二,實施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戰略,有利於中國把逐步消失的學習模仿驅動成長的紅利,逐步轉換為創新驅動的發展紅利。第一輪經濟全球化採取的是學習模仿驅動的成長模式,其特征是引進國外技術、吸收外國資本和產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這一發展模式正受到許多因素的挑戰。一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西方國家紛紛採用技術封鎖、知識產權等手段遏制我們的模仿學習;二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中國總體上出現了以生產要素價格不斷攀升的要素再評估進程,傳統的生產成本優勢相對減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優勢正逐步喪失,迫切需要通過生產率的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提高和技術進步,即通過啟動創新驅動戰略消化吸收掉要素成本的上升影響。眾所周知,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不可能在封閉式的環境中進行,開放式創新、協同創新是科技全球化背景下的大趨勢。我們應積極利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紅利,促進中國向創新驅動型國家轉型。

  其三,實施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戰略,有利於中國把逐步消失的增量改革紅利逐步轉換為通過存量改革獲取改革紅利。過去政府選擇的出口導向型全球化發展模式,與通過增量改革獲取改革紅利的思路具有一致性。在實踐中,選擇“通過出口促進發展”其實就是在利益上做“加法”。而現在中國的社會經濟,已經到了不選擇對既有制度進行改革、不選擇對存量利益進行調整,就無法穩定更無法發展的階段。因此,推動經濟超越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利用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政府必須進行進一步的結構性改革。結構性改革是擴大內需的基本前提,它決定了中國現實市場的規模和潛力,決定了中國吸收全球高級生產要素戰略的具體實現。同時,結構性改革也是進一步開放的前提,是深度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進力量。

  支撐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紅利的關鍵要素

  文章認為,根據國際經驗,決定中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紅利的關鍵要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