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台灣ECFA困局有解嗎

http://www.CRNTT.com   2020-06-06 00:03:01  


 
  在自貿協議方面,立即可行的做法是選擇操之在我,無需兩岸協商的,就“我方”違反WTO規定,對大陸歧視,不准進口的一千多項工業品,逐步部分開放。而對於已簽署的服貿協議儘快予以生效,表示“我方”依WTO慣例,推動完整自由貿易的誠意。

  中長期的做法是加速貨品貿易協議的談判,依WTO規定,早日完成完整的自貿協議,我們才有可能開拓國際空間,與他國協商自貿協定。

  放大格局走向區域經濟整合

  蔡英文於2010年辯論時,指責馬政府是由“中國走向世界”,她則主張由“世界走向中國”,何者比較切合實際?馬英九政府2013年6月與大陸簽署服貿協議,同年7月紐西蘭就與台灣簽了“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隔年又與新加坡簽署“台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反觀蔡政府2016年執政以來,並沒有與任何國家簽署協定,當然也不可能與大陸達成任何協議。因為國際間有個默契,在他國與兩岸的三個雙邊關係,必須先完成另兩個協定,才有可能與台灣商談,新加坡與紐西蘭就是在兩岸服貿協議後,才與台灣簽署,新、紐屬於特例,因新加坡是免稅港,紐西蘭與台灣是農工產品互補,完全沒有競爭,比較好談,即使衹有服貿沒有貨貿,而且服貿尚未生效,他們也願意談。但其他國家就未必了,衹有靠完整的自貿協議來展示台灣的決心,也唯有如此,才可能說服CPTPP及RCEP,讓他們會員國的“共識決”能多支持台灣的加入,才不致使台灣邊緣化,增加台灣產品競爭力。

  目前在民進黨執政下,兩岸停止協商談判,對於台灣的機會成本遠大於陸方。大陸的進步並不會因為台灣的“反中”而停止,而大陸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又極其鉅大,以致台灣將來國際活動空間必受限制,以RCEP及CPTPP而言,台灣若想加入,兩個經濟整合組織都規定新會員須經原有會員“共識決”,因此如果兩岸關係僵持,必不利台灣加入這兩個國際組織。

  結語

  台灣是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讓台灣企業對外有公平競爭的環境非常重要,2010年兩岸簽署ECFA後,不但為台灣企業出口大陸的產品減免關稅及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同時也為台灣服務業者開啟大陸服務業市場的先佔優勢,更為台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奠定了新的里程碑。

  可惜的是,民進黨在2016年執政後,由於否認兩岸達成之“九二共識”,被中國大陸認為是破壞兩岸政治互信基礎,双方協商中斷,兩岸關係走向危險邊緣,ECFA也面臨叫停的危機,這不但將使台灣有可能因“貿易移轉效果”喪失中國大陸廣大的貿易市場,更有可能因“投資移轉效果”加速台灣企業對外投資,造成產業空洞化,如果這一切因ECFA終止而發生,那對台灣經濟發展將是最沈重的打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