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台灣ECFA困局有解嗎

http://www.CRNTT.com   2020-06-06 00:03:01  


 
  ECFA生效實施與終止條款

  ECFA協議中雖然沒有10年終止條款,但在第十六條規定:一方終止本協議,應以書面通知另一方,雙方應在終止通知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開始協商,如協商未能達成一致,則本協議自通知方發出終止通知之日起一百八十日終止。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大陸並未發出終止通知給台灣,ECFA暫時沒有終止的危機。然而,如果民進黨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做出傷害兩岸關係的舉動,難保中國大陸不會做出終止ECFA作為回應,屆時受傷害的除了台灣對外貿易之外,台灣企業、勞工都將受到衝擊。

  至於大陸會不會通知並終止ECFA,我個人判斷應該不至於,因為目前大陸對台經貿政策主軸仍是2019年11月兩岸紫金山峰會舉辦時汪洋在大會上宣布的“深化融合發展,打造共同市場”,迄今尚未改變。此外以中國大陸那麼大的經濟體,其GDP是台灣的24倍,那一點免稅金額,實在不算什麼。另一方面,這十年來大陸整體工業水準大幅提升,將來從台灣進口的需求也許會下降。同時,北京當局應該將蔡政府與台灣人民區別對待,對蔡政府的不滿不必延伸到台灣企業及人民。

  台灣因應之道

  不過這一切仍看兩岸關係能否從“反中對抗”回復到“和諧互惠”。最重要且徹底的是改善兩岸關係,釋出善意,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中重申“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提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時,中文版與英文版並不同,英文是法律正式全名“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the Act Govern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aiwan Area and the Mainland Area)﹔如果蔡的演講能夠中英一致,講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應該是解開兩岸糾結的一個善意。

  除了兩岸關係定位外,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緊繃的兩岸交流,也應可逐步解禁。全世界的疫情看來,大陸相對於歐美應該是輕微得多,因此兩岸通航航點似可逐步增加,尤其報載兩岸貨運艙位極為吃緊,這對於兩岸經貿交流影響頗鉅。

  至於人員交流部分,中國大陸與韓國已於五月初建立“快捷通道”,韓方三星集團的工程團隊已利用此通道前往天津的工廠支援復工,對於中斷的產業鏈及供應鏈,再度發揮鏈接功能。兩岸之間,台灣出口大陸占40%,自大陸進口亦達20%,台商去大陸投資家數達到十萬家以上,兩岸的產業鏈連結比韓國更為需要,許多台商負責人及幹部均因疫情無法回到工作崗位,目前兩岸沒有正式溝通管道,似可委託民間單位協商,開放持有證明健康檢疫人員往來,便於商務人士及學術交流之進行。陸方今年已禁止新的陸生來台,但對於原已在學陸生應准許返台就學,一方面是不致中斷學業,另一方面,他們在台就學的經驗,可能在未來兩岸關係中發揮潤滑劑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