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台灣ECFA困局有解嗎

http://www.CRNTT.com   2020-06-06 00:03:01  


 
  根據“貿易移轉效果”,在ASEAN生產的產品出口大陸零關稅,而在台灣生產的相同產品出口大陸要徵高關稅,中國大陸的企業當然會向ASEAN購買相同的產品。所幸,當時在台灣生產而出口中國大陸產品的科技含量較高,衝擊相對較小。然而,10年過去了,ASEAN生產的產品科技含量突飛猛進,對台灣產品的競爭壓力愈來愈大。

  台灣亟欲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以化解經濟被邊緣化與空洞化危機,而大陸方面也想加強與台灣的經貿結合,兩者一拍即合,但又因一步到位的FTA衝擊太大,故雙方同意先談架構協議。

  從“投資移轉效果”角度分析,在台灣的企業為了享有零關稅與通關便捷的優惠,就會從台灣出走,到中國大陸或與之簽署FTA的ASEAN投資,造成台灣產業的空洞化,關廠或外移的結果就會造成失業,減少稅收,降低出口,對於台灣經濟及社會層面均有不利影響。

  ECFA協商並不容易

  與中國大陸的談判要有“耐心”,因為中國大陸的政府部門相當龐大,而且分工細密,各管各的,絕不越線,因此橫向聯繫比較緩慢。

  由於ECFA對於台灣一個小型開放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極為重要,因此2009年起,自“總統”以至主管機關“經濟部”即多次對外說明其必要性與重要性,“經濟部”並與相關產業公會協調,不僅對於受到不利影響的產業要溝通轉型升級的方向,對於受益產業也要知道他們要求的內容。

  ECFA協商過程並不容易,双方背後都有產業政策及業者利益,因此都針鋒相對,據理力爭,其中最困難的就是石化、機械、運輸工具、紡織等類產品。“我方”對於協議的立場是“簽得早不如簽得好”。2010年5月25日時任“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致電本人,轉述馬“總統”指示,要求工具機、汽車零組件及石化等項必須列入,我當即去電跟我的談判對手說明“我方”立場,並於5月27日赴杭州再當面溝通、討論協議文本及早收清單,而“我方”“國安”及談判團隊,更是密集開會研討應對。我們的結論是沒有達到“我方”要求就繼續談。直到6月21日晚間,我的談判對手打電話給我,就定一週後重慶簽署協議,我知道他們終於勉強同意,我當即分別陳報江丙坤董事長、馬“總統”、“國安會秘書長”、陸委會主委,讓他們為緊繃的談判氛圍鬆了一口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