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水價一再飆漲 理由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0-06-04 11:18:16  


 
  其間的細節尚無法全部洞悉,但我們已逐步接近事實。推高水價的根源究竟在哪裡,制度如何完善才能夠避免水價繼續無理由飈升,我們至少找到了應該承擔責任的對象。在此必須明確指出的是,公共自來水供給毫無疑問地屬准公共產品範疇,理應由財政資金承擔其中的絕大多數成本。但時下自來水定價過程和成本測算的暗箱操作,已然讓供水服務演變成為地方行政部門免責甚至是獲利的工具,公共資源配置的扭曲程度令人震驚。

  坊間對於水價上調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水務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是否合理,是否以民間集體付費的方式支撐了這些員工的高福利,最終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有媒體報道,深圳水務局700名公務員,去年一年人員支出達1.3億元,當地人大建言要由獨立第三方機構對此進行審計。地方水務主管部門尚且如此,下屬盈利公司難道可以獨善其身嗎?此前壟斷機構一月數薪、補貼繁多、冗員眾多等傳聞不絕於耳,水務公司何以證明沒有因員工高福利而推高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費用科目金額呢?其二是供水管網價值龐大,折舊年限及殘值的設計直接關乎各年度需要分攤的費用金額。由於水務公司的折舊方法外界難以知曉,對於他們是否通過“固定資產折舊”科目調節最終淨利潤的懸疑,外界難以知曉。

  除去財務技術上的爭議之外,占水務成本最高的管網建設費用,究竟該由誰來負擔,必須從理論上徹底明確。而圍繞供水成本與收益的諸多紛爭,恰恰就在於政府職責在水務供給中的定位不清晰。從自來水管網的使用特征看,其使用的邊際成本為零(即多增加的自來水流量不會增加管網成本),但同時可以限制不付費使用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水務領域具有非競爭性和排他性兩個特征,屬於典型的准公共產品,最終水價也應體現出公民社會最基本的公平和福利。因此,對於供水管網成本付出,政府部門應盡到主要責任,是為首要解決的問題。若實在無法解決也絕不能夠轉嫁給終端消費者承擔,而是可以採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方式拓寬供給渠道。行政力量可以運用特許經營、簽約外包、服務購買契約等手段鼓勵私營企業參與准公共產品的供給。但是,准公共產品成本不應由終端用戶付費是一個基本的經濟理論共識,公共財政當建立富有效率的激勵機制,通過財政補貼保證供給部門的基本收益,而不是直接向消費者轉嫁自來水管網的建設成本。

  說得更直白一些,只有明確地方財政在水務供給中的責任所在,自來水公司要求漲價的衝動才會得到弱化。但近年來,一些短視的地方政府不僅沒有強化水務供給的公益屬性,反而一味強調所謂的市場操作。或者將水務領域一賣了之;或者保留了傳統水務運營,卻因缺乏機制約束而腐敗滋生,有些甚至淪為索要費用的渠道。行政責任的不清晰,只會讓水務機構將服務意識拋於腦後,轉而尋求單純的經濟利益。據央視報道,國內自來水在輸送時,有1/3之多的水由於管網老化而白白漏失。在政策大力倡導民眾提高節水意識的當下,有關部門自身卻無視水務運輸過程中的巨大浪費,行政職責缺位問題的嚴重程度顯而易見。

  明確自來水供給准公共產品的屬性,讓政府部門承擔起相應的財政職責,圍繞水價是否合理的一切懸疑都將迎刃而解。


 【 第1頁 第2頁 】